火闪烁,就敲门进去。蔡邕见女儿拿着其母的遗物,也不觉睹物思人,感慨起来。昭姬要父亲说说母亲往事,蔡邕就从首饰盒中拿起那些东西给昭姬讲述往事。首饰盒底下有一支金花,花柄不再光亮,蔡邕拿起金花,想起了洛阳往事。洛阳繁华,可高寒难耐,自己一家因权宦争斗而获罪,颠沛流离江湖间近十来年。那时女儿才四岁,懵懂有趣,无忧无虑,却跟随自己辗转江湖,饱受风霜之苦。昭姬见父亲手持金花,沉默不语,说:“父亲,给我说说洛阳往事可好?”幼年的事在记忆中零落成碎片,昭姬的心中无限怀想。父亲虽然对她很好,却不常提起洛阳往事,因为洛阳往事深深伤害了蔡邕的自尊啊。我本栋梁材,售货于帝王。书落惊风雨,文成冠古今。焦尾琴初奏,洛阳城皆叹。不幸缝末世,江海飘蓬转。溧阳十二载,踽踽一闲人。被女儿一问,蔡邕惊醒过来,对着金花说:“这是你周岁生日时曹夫人所赠。那天你抓落曹夫人头上的金花不肯放-----”昭姬听父亲说起自己幼年的事,心中充满温馨和好奇,问:“曹夫人是谁?”蔡邕说:“她丈夫是为父的学生曹操。曹操文武兼备,才高胆大,是个有真本事的大丈夫,大英雄啊。”蔡邕说起对曹操的印象,滔滔不绝,这引起昭姬无限的遐想。父母俩不知不觉说到二更过后。当晚,昭姬的梦中出现了一个白袍将军,身形颀长,容貌英俊,坐在一高头大马上远远行来,直到跟前,又倏忽不见。
随着年岁的增大,落叶归根之思越重,再说女儿长大,也要议论婆家,溧阳虽好,不是久恋之乡,蔡邕遂起了返乡之念。如此念头,不起还好,一起就不可遏制,巴不得明天就动身。于是一家人商量起返乡之事。当时也有许多大户来了又走的。因为普通老百姓在家乡没有田产,移居此地还能自耕自种,除了交纳税赋,其他全归己有。可大户人家不同,他们在家乡有田产有爵禄。于是蔡家转移家产,收拾行囊,告别乡邻,踏上归途。蔡邕带着女儿北渡长江,西越庐江,进入豫州,陈留郡遥遥在望了。初秋时节,蔡邕一家终于到了兖州的陈留郡。
蔡家庄在陈留的圉县,圉县遭黄巾破坏严重。蔡家庄还在,但屋倒房塌,早没有了往日的规模。蔡邕是宿儒,四海学儒之人所共仰,虽遭贬谪多年,但后生学者仍以一睹他的真容为幸事。自归家之日起,求见求学之人络绎不绝。不久蔡家庄恢复了往日的名声。
在年轻的后学者中间,蔡邕有意提拔,留心观察,想为自己择一乘龙快婿。但昭姬说必须自己亲眼见过,中意的才行。于是蔡邕在堂前讲课,昭姬往往在堂后偷窥,看来看去,高者太高,挫者太挫,迂者太迂,貌白的缺少阳刚,黑壮的不懂温柔,守礼的不够活泼,挑三拣四。昭姬可算是历遍名家大户的公子,最终全无中意的。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过了冬天,春花开始烂漫。这天,蔡家的女眷到郊野踏春。昭姬如脱笼之鹄,甩缰之马,尽往春光明媚处跑去。在一小丘的转弯处,迎面驰来一骏马。昭姬赶紧扯起裙摆,退在路边。马上之人身穿白色袍甲,腰悬长剑,手抓缰绳,身子随着马起起伏伏,还未等昭姬看清容颜,他已跑出去很远。你说此人是谁?他是新任圉县县令卫凯的弟弟卫仲道。卫仲道接到兄长书信来圉县拜蔡邕学经。说巧不巧,此人年方二十,未婚娶,与昭姬的梦中情人神合貌合。卫仲道是河东人,其先祖就是先汉时的大将卫青。卫家原来军功起家,后世学儒,成了儒学世家,在河东地区德高权重,与圉县蔡家可说是门当户对。经媒人说和,卫蔡两家结亲,昭姬终于嫁给了如意郎君。
且说河东卫家家教极严,家中老弱行事一切以三纲五常为范,对女子的管教更加严格。蔡邕教女,以人性为准,常放纵女儿思想,从实际出发多有悖妇德。小夫妻刚结婚时甜蜜异常,但矛盾口角也随之发生。女人外嫁在夫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