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博士说:“70年代出现的高亮度显示器,可不用遮光罩,白天在驾驶台正常光线下供数人同时观察。有的采用彩色显示器,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内容,使屏幕画面更醒目。”
科普作家刘傻子说,早期航海雷达用变流机,现已普遍采用逆变器,也有直接用船电的。航海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一样也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三个元件阶段。固态航海雷达,除发射机的磁控管和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外,全部采用固态元件,提高了整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南海奥秘研究所高敏所长说:“作为船用电子设备,为适应海上工作条件,在结构、电路和工艺上须考虑振动、摇摆、冲击、湿度、盐污、霉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舱外露天部分,如天线。还要考虑水密性和抗风强度。”
小波问:“雷达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吗?”王可博士说:“在正常天气下,雷达波传播所受大气折射影响稍大于光,所以,雷达最大作用距离d(以海里计)也稍远于物标的地理能见距离。式中h和h分别为天线和物标的高度,以米计。雷达对某物标的最大作用距离等于它的发现距离,即在荧光屏上刚能从噪声背景中检出该物标回波的距离。”
小明问:“航海雷达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与作用吗?”科学博士说:“在降水天和雾天,雷达波部分能量被水分吸收,物标发现距离可缩短15~20。当冷空气移到暖水面出现欠折射时,雷达波的传播途径翘离地面,雷达作用距离,可缩短30~40。当暖空气移到冷水面出现过折射时,雷达波的传播途径弯向地面,使雷达作用距离增大。”
刘傻子补充说,而当形成大气波导传播时,雷达作用距离大大增加,如在阿拉伯海的干燥季节,曾探测到距离1500海里的物标。雷达最小作用距离主要与脉冲宽度和波束垂直宽度有关。在脉冲发射期间,雷达不能接收回波;在波束下沿外的物标,雷达波不能射及。二者中范围大者即为最小作用距离。
高敏所长说:“航海雷达用于测定船位、引航和避让。雷达测距比测向精度高。按照定位精度顺序,雷达定位方法为:距离定位、孤立目标的距离方位定位和方位定位。如用雷达测距和目测方位结合,定位精度更高。”
王可博士说,雷达测量距离和方位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按照国际海事组织1981年提出的性能标准,要求测距误差不超过所用量程的15或70米,取其大者。物标在显示屏边沿的测方位误差应在±1°以内。
刘傻子说:“由于雷达本身性能和物标反射特性的影响,雷达图象具有以下特点,需要正确辨认。由于波束水平宽度和光点直径的影响,物标回波往往比实物为大;观测物标回波边沿的方位时,需修正半个波束水平宽度。由于雷达地平以远和受遮挡的地物无回波,所得岸线图形往往与海图上形状不完全一致。”
小波说:“有干扰,包括雨雪杂波、海浪杂波、同频杂波等的干扰,轻者影响观察,重者掩没物标回波。可能出现假回波,包括旁辨回波、间接回波、多次反射等。其他如由于船上烟囱、桅杆的遮挡,荧光屏上形成扇形阴影,超折射时出现第二行程回波等。”
小明问:“怎样使用航海雷达呢?”
王可博士说:“在较宽水道航行,最好利用雷达连续在海图上定位进行导航。在狭水道航行,须直接在显示器上进行导航。航海雷达有相对运动显示和真运动显示两种方式。”
刘傻子说,相对运动显示方式,为航海雷达的基本显示方式。其特点是代表本船船位的扫描起始点在荧光屏上(一般在荧光屏中心)固定不动,所有物标的运动,都表现为对本船的相对运动。
王可博士说,相对运动显示方式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