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子看她。
趁着这一会儿的功夫和她对视一眼,然后轻轻笑起来。
楚青屿回家没两天,镇上派来收粮税的官兵就到了。
今年是个丰年,家家户户收成都不错,百姓们日子好过,官兵们粮税也就好收,因此两方客客气气的便结束了。
粮税收取三成,原本五亩地收了12石多一点的玉米,收完粮税正好剩下八石半,自家留了一石半用来磨成玉米面,剩下的七石全被两兄弟借了辆驴车到镇上卖给了粮行。
今年粮价还算不错,卖了930文一石,一次性收入6510文。
家里那些大豆也都没卖,全部榨了油。
粮食卖完下了场雨,把地都给浇透了,正好翻完地家家户户开始种上了小麦。
小麦种好后已经离婚事没几天了。
这时节最忙的就是赵秋月了,她算是个附近村子里闻名的做席面的师傅,这次赶上自家儿子的事,自然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预备了十五桌的菜,每个桌六荤六素十二个菜,十二个菜里头四个凉菜八个热菜。
其中几道大菜直接奠定了这场席面的规格,酱肘子,红烧猪蹄,四喜丸子,麻辣兔丁。
村里哪家成亲也没有肘子猪蹄兔肉全上桌的道理,更别提这桌上寻常常见的整鸡整鱼也都有。
九月二十六,楚青屿带领着敲锣打鼓的队伍和一抬花轿往东走。
队伍一路走过,这沿河聚集的五个村子都知道了今日青淮村楚家的二小子要迎娶溪下村姜家的小闺女。
姜柠今日一大早就被她娘从床上喊起来了。
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外面天都还没亮,拉着被子蒙过头要接着睡。
孙映红拉着她的被子道:“柠儿,快起来,一会儿青屿就要到了。”
姜柠嘟囔着:“他家离得远,我再睡会儿。”
周瑞拿了嫁衣过来,笑着说:“衣裳不换啦?脂粉不抹啦?”
姜柠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满脸困倦:“来吧来吧,随你们怎么折腾好了。”
孙映红伸手揪她的耳朵,被气笑了:“你这丫头,洗脸漱口去,专等着我和你嫂子伺候你啊!”
姜柠捂着耳朵和她闹:“哎呀娘,很疼的!”
她跑下床,用一旁她娘给她打好的温水洗脸,拿杨柳枝刷了牙,然后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任她娘和嫂子摆弄。
这个时代的农家姑娘过了十四岁就会开始绣自己的嫁衣,绣好绣歹都只得任人评价。
不过也有那种自己绣工一般的,花些钱请人绣,或者干脆买一件。
姜柠的这个嫁衣是原主绣的,面料选得好,原主的针线活也精湛。
上面是绣着鸳鸯花样的对襟收腰窄袖小褂,绣着花鸟纹的腰封垂下十二幅银线勾勒出的云鹤百福图,尾裙长摆在脚踝处摇曳,隐隐遮掩着下面精致的红绣鞋。
说是抹脂粉,但也只是在她白皙的脸蛋上抹上一点胭脂。
然后孙映红道:“瑞儿,你去把锅里蒸的鸡蛋端来,给你妹妹垫垫肚子。”
周瑞应了声很快端来一碗热乎乎的蒸鸡蛋,上面浇了香油。
孙映红道:“快吃了,今天一天少不了折腾。”
姜柠乖乖听话,捧着碗一口一口的吃着。
她娘在背后给她盘着头发,最后插上楚青屿送的那只银钗子。
等姜柠吃完,又拉起她的左手,把那只银镯戴在她的手腕上。
唇瓣被红纸染过,眉心中间贴着花钿。
看着装扮好亭亭玉立站着的闺女,孙映红没忍住眼角一红,轻轻拂过她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