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除左正言叶祖洽也开始出手。 这位昔年和上官均同吃同住同睡的好朋友,对上官均刺出了致命一剑。 无数黑料,都被他爆出来。 现代的塑料兄弟情,在大宋开始上演。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两人可能早就闹翻了。 自从当年叶祖洽捡了上官均的状元后,这两个人,恐怕就已经是表面兄弟。 但,真正的乐子还得看程颐的学生们咬苏辙。 因为之前苏轼回京述职的时候,曾在内东门下讽刺程颐,将之比作当代的叔孙通。 此事,早已经传开。 程颐自己或许无所谓,但在大宋这个以尊师重道为主旋律,认为侍奉老师应该侍奉父亲一样的社会。 对程颐的学生们来说,这是奇耻大辱! 若不能报复回来,枉为人子! 而如今,他们找到了机会! 虽然不是苏轼,只是苏辙,但谁不知道,二苏兄弟情深。 故此,程颐在御史台的几个学生,当仁不让的开始行动。 尤其是在他们看完王觌的表演后,恍然大悟,然后当场开始抄作业。 也学着王觌,把苏辙的在舍人院的文字,全部找出来。 而文人嘛,怎么可能不在文字上犯错误? 尽管苏辙性格不似乃兄苏轼,豪放张扬,无所顾忌,反而内敛沉稳,谨慎小心。 但还是被人从文字里跳出了毛病,抓住了鸡脚! 还是馆阁试上找到的突破口。 说起来,这元祐元年的馆阁试,真的是一地鸡毛。 考之前,闹出来张璪-林希舞弊案。 结果是张璪被迫请辞,出知地方,林希至今躲在河北路,不敢回京。 考试过程中,也是各种幺蛾子遍地。 如今,考完了,还是被人拿来当斗争的工具。 而苏辙犯的错误,在理论上来说,其实没什么问题。 这一次的馆阁试,苏辙被吕公著举荐,作为考官之一,主要负责馆阁试的第五题,也就是给策论出题。 而他出的题目也算不错——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百官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盗);欲法神考之励精,而恐监司守令不识其意,不闻督查过甚之失。 这是挑不出错的。 但问题在于,他在策论的补充里,出现了纰漏。 他说——汉文宽厚长者,不闻有殆废不举之病;宣宗综核名实,不闻有督查过甚之失。 就是这句话,被程颐的学生朱光庭抓住了鸡脚! 你什么意思? 先举仁庙,说要‘师仁祖之忠厚’却担心什么‘百官有司不举其职’,又举先帝,说要‘法神考之励精’,却忧心于‘监司守令,不识其意’害怕有司‘督查过甚’。 却在后面拿着汉文帝和汉宣帝,来拉踩我大宋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宋仁宗元丰六年最终加谥)和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这已经不是在含沙射影了! 是赤裸裸的诽谤祖宗! 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就是这个苏辙! 老实说,这是文字狱,但,人家朱光庭站在了政治正确的道德高地上。 大宋以孝治天下! 何况,赵煦又是自诩的‘古往今来第一孝子’。 而苏辙,作为赵煦身边的经筵官。 却犯下这种,将先帝和汉宣帝对比,还让汉宣帝高于先帝的错误。 于是,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向宫中。 苏辙在知道这个事情后,更是吓得半死! 当年,乌台诗案的时候,他哥哥苏轼,只是阴阳怪气的讽刺了几句朝廷,就被下狱几乎就要处死。 要不是章惇、王安石以及旧党的好多元老相救。 现在他哥哥,应该有个十一二岁了。 而他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