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里稻浪翻滚、秋风送爽的时候,铁路那边的这个生产队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原来,他们在欢送今年验兵验上了的简家大小子——简文凯。只见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他的大妹妹正在给他佩戴大红花,两兄妹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杨娃子在简文凯身边说着:“凯哥,让我也穿穿这军装。”简文凯看着比自己矮一个头的杨娃子,说:“你穿太长了,不合适。等明年你年龄够了也来当兵,也有军装穿。”“真的吗?“杨娃子眼里充满了期待。而另一人眼里却是羡慕与嫉妒交织着,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简文凯的老庚——亓全忠。
人群中各人有各人的心思,有的议论老简家这小子是适合当兵;有的议论老简家怕不是祖坟上冒烟了吧?看那简正道不咋地,儿子却还长得伸展;有的却说,这小子当了兵,那王秀珠不鼻孔朝天才怪呢!不过这么几年,简文凯做了记分员,也不像队长把他们监视得不让人喘口气,大家对这孩子还是称赞的。在阴明秀身边,有一个眉清目秀、辫子长长的姑娘,大家没见过,不过阴明秀说这是他家堂妹,大家也就不深究了,仍然关注着今天的主角。(唉,写得我眼花缭乱,眼睛都快流眼泪了,我妈妈终于登场了!码字真的不易啊!)可能就是今天的惊鸿一瞥,我妈妈就对我老爸情根深种,一辈子不离不弃了吧!让我见识了当年人们真正的一见钟情、一眼万年!自己看准的,即使再不好也要坚持走下去!
公社一个办事员提着公文包,也很理解大家激动的心情,毕竟他们这个生产队才只有这一人验上了兵,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政治审查都合格了,不容易的。他很有耐心地等大家都不那么热情了,才对简文凯说着什么。原来,他们要步行到公社,和公社其他生产队的新兵一起坐车到县里集合,再看这一批新兵被送到哪个部队。简文凯愉快地答应了:穿着这一身衣服,走在公路上,到哪里不是焦点?走点路怕什么!
那段时间,简家在村子里可真是扬眉吐气啊!首先一点,他们老简两口子至少不用操心家里那么大一个饭桶了!就他一个人在家,家里的口粮全给他吃好像都不够似的。现在好了,去吃国家的了,老简两口子有那个心力养活其他的小崽子们了!其次,他们也不用操心他穿什么了,有国家给他发呢!虽然他们的长子在家的时候就没给人家穿什么好的,都是一件衣服穿几年,可他长得太快,做衣服裤子都做不赢他长的速度!王女士真是受够了!好了,现在不用管了!第三,听说家里有人参军,生产队也是要算工分的呢!这真是太好了!你听听,你们听听,广播里不是在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吗?那王女士在同伴们中间呀,简直是,嘿,扬眉吐气都不算,简直仿佛就是她的儿子没去当兵,而是当上了皇帝似的,她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天天高扬着下巴在村子里显摆,没事也要故意在村子的晒坝上走几圈,虽然她依然穿着破衣烂衫。
年底,一个残酷的现实打破了王秀珠女士的美梦:队上太穷,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补贴军属!而且还出示了铁证:生产队太穷了,账面上都没有一分钱可以支配了。看看那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老英雄,都没钱补贴呢,他还和大伙儿一起出工挣工分呢!确实,他们生产队真有这么一个人,从战场上下来,身体还有了残疾,使他连个媳妇都没说上,终身未娶,和自己兄弟一家一起生活。这回,无论王女士怎么哥哥长哥哥短地叫,队长也是无能为力。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本书的另一大家族——马家。那马家在这个生产队可是一个大家族,整整占据了公路和河流相交的地方的一大块地。从公路上经过,越过高高的围墙往里看,可以看见里面一排瓦房,飞檐斗拱,不说雕梁画栋,但也确实气派。现在这儿成了养路段,每天除了那些吃公家饭的养路段工人们进进出出,就大门紧闭,马家的人并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