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问的其实还是比较隐晦了,这也是在试探朱标的态度,实际上这件事情可以参考朱元璋是怎么为朱标造势的。
为了给朱标树立权威,朱元璋有的时候,故意用自己在大臣眼里“严酷”的刻板印象,从重处罚大臣,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让朱标在这时候给被处罚的大臣求情,请求朱元璋宽恕或者减少责罚,而一般只要不是太过严重的罪责,朱元璋都会借势听从劝谏,再说上一句“若不是太子求情,定要如何如何”的话语,而大臣们往往会对朱标感激涕零,拥护朱标,让朱标的地位更加稳固。
那么,朱标能为朱雄英在他们这些属官面前,做到这一步吗?
不论能或不能,他们都将知道朱标的心意,在以后的抉择中,自然也会参考朱标的态度。
朱标自然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所以他犹豫了刹那,但最后还是说道:“若是英儿回来,即便不说这些年对大明的贡献,论嫡论长,也都该让尔等如对待我一般去对待。”
东宫属官明白了朱标的意思,虽然朱雄英对于他们来说都不算亲近,但礼法制度都摆在这里,如果真的能够确定身份,那么继承人的地位,就定然无可动摇了。
而就在这时朱标忽然看到,被烛光映照的窗上闪过了一个人影。
遣退众人后,朱标直奔寝殿而去。
果然,吕氏正在偷偷哭泣。
吕氏见朱标前来,慌忙用手帕擦拭,但红红的眼角和挂在脸颊上的泪痕,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
“殿下恕罪,妾身刚才”
“起来吧。”
朱标把她从冰凉的地上拉了起来,虽然是夏天,但宫里还是不暖和。
吕氏借势一把扑进朱标的怀里,眼泪却是止不住的流,朱标看着梨花带雨的吕氏,心里也不是滋味。
“好了好了,好端端的哭什么?”
吕氏啜泣着说道:“殿下,若是、若是真有那一天,如钩弋夫人故事,还请殿下赐白绫予我,毒酒死的不体面。”
朱标心中一紧,连忙捂住她的嘴训斥道:“你胡说什么?”
朱标的声音虽然带着几分严厉,但更多的却是无奈,他明白吕氏心中的担忧,却也不愿让她陷入更深的恐惧之中可是,从古到今,史书上这种宫闱中无形的战争还少的了吗?若是一方胜出,另一方又真有好下场吗?
如果吕氏只是侧妃,朱允炆没有任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那么这一切也就罢了,安分守己,以后不失封为藩王,坐享荣华富贵度此余生。
但问题在于,朱允炆被朝野间普遍视为以后的皇位继承人,已经有六七年了,在朱允炆的青少年时期,他始终是被当做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毕竟这个位置既不能空置,也不能让其在必要的人生阶段缺少相关的教育。
再加上朱允炆的出身,所以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文官,隐约围绕在了他的周围,试图给未来下注。
文官们,绝不希望一个流淌着勋臣血液的皇孙,继承皇位。
因为这就意味着,在明初武人权势滔天的情形,将持续下去,这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是极度不利的。
乱世用武夫大家没什么好说的,可历朝历代,哪个不是治世用文臣?文武之间此消彼长是历史必然,文官集团自然希望这个过程尽早到来。
只是胡惟庸案,确实给了刚有起色的文官集团迎头一击,以至于现在六部尚书如流水,那几位国公却稳如泰山,丝毫不见勋贵武臣有什么势力消退的迹象。
所以,文官集团想要再次抬头,甚至彻底压倒勋贵武臣,他们就只能赌未来。
而赌未来,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皇位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