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对话对夏芷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当时她心中还存有些许的不服气,但这却是她从小接受的教育里所遭受的第一次真正的冲击。此后,她便开始亲眼见证白羽在北疆的所作所为,看着他如何将那些先进的理念逐步付诸实践。
白羽统治北疆的方式与她父皇教给她的那些权谋手段截然不同。他与幕僚们,如徐岸、胡彪、渠乾等人,相处得极为融洽,彼此之间几乎到了口无遮拦的程度。他们更像是挚友而非君臣,这种关系让夏芷安感到既惊讶又羡慕。
同时,白羽与北疆百姓之间也没有丝毫的隔阂。他经常走来走去,没有提前安排,没有鸣锣开道,就像普通人一样跑到人家的店里去吃饭,路上见到熟人也会像街坊邻居一样热情地打招呼。偏偏这种亲民的形象让白羽在北疆的威望极高,百姓们对他发自内心的爱戴和尊敬。
此外,白羽还推出了一系列让她瞠目的政策,如重视商业发展、提倡女子读书和平权、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以及公开接受监督的公务系统等。这些政策每一项都冲击着夏芷安以往的观点和认知,让她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曾经奉为真理的那些东西。
以前,她的父皇总是告诉她,帝王应该是神秘莫测、高高在上让人敬畏的存在。然而白羽却完全相反,他恨不得将所有的一切都公开摊在阳光下,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国家的管理和监督中来。
夏芷安曾经对此感到不解和困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北疆在白羽的政策下竟然神奇的发展起来了,成为了一个比任何地方以及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要繁荣和先进的地区。
以前北疆的状况,夏芷安虽然没来过,但却从父皇的口中了解得一清二楚。父皇曾向她描述过,北疆是一个天灾频发、兵祸连年的地方。那里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百姓生活困顿,经常面临饥饿和寒冷的威胁。匈奴等外族也时常犯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据史书记载,北疆地区曾多次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蝗灾等。这些灾害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同时,由于地处边陲,北疆地区也经常成为战争的前线。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在夏芷安的印象中,北疆是一个充满苦难和不幸的地方。因此,每次白羽发奏折向朝廷要粮食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同意。她深知北疆百姓的艰难处境,也理解白羽作为一方诸侯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白羽竟然在骗粮!他利用她对北疆的同情和支援,暗中积蓄力量,蹈光养晦。
想到这里,夏芷安不禁噗嗤一笑,远远地瞪了一眼正在专心致志做实验的白羽。
真是个坏人!
但偏偏是这个坏人,把北疆发展了起来,彻底改变了北疆的面貌。如今,北疆的繁荣和进步让她这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感到难以想象。
人口达到了500万,这个数字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以前经常犯边的匈奴人,现在迁徙过来跟北疆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共同为北疆的繁荣做出贡献。他们还在为北疆的养殖业和纺织业创造利润和税收,这要是父皇在世,恐怕都觉得难以想象吧?
白羽的那些发明创造也彻底改变了这里。夏芷安以前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但现在,北都以及通城等地完全用上了电灯。
一个琉璃灯泡可以亮一个月,成本竟然比以前的蜡烛还低!这简直是奇迹般的进步。
还有火车和汽轮船的出现,使得从北都到海边的渤州再坐船去乐浪然后返回的时间大大缩短,竟然只要几天的时间。若是以往,这起码要走半年吧!
此外,北疆还有各种各样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