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天的时间又过去了,当白羽和夏芷安终于抵达萧齐王府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下午阳光慵懒地洒向大地。他们乘坐的马车,在经历了一段颠簸之后,缓缓停在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朱漆大门前。
这座大门给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感觉,门外两座石狮子瑞兽,静默无声,却散发出一种孤独凝视的气场。
此时,萧齐王府门前站岗的士兵已经换成了北疆军,他们身穿铠甲,面容冷峻,背后背着枪,腰里别着北江横刀这一切似是都在宣告着,这里已经易主,只不过北疆军还在等待最后的军令。
白羽和夏芷安从马车上下来,目光在大门上停留片刻,然后白羽开口道:“通报吧,就说我来了。”
很快,大门缓缓打开,王府的真容也逐渐展现在他们面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屏。
此屏历经风霜,表面已斑驳陆离,青苔斑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石屏旁,两棵参天古树屹立,枝叶交错,为石屏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幽静。而石屏之上,则刻着一片龙飞凤舞的碑文。
白羽走近细观,只见碑文是一首诗词,写的是傲雪之梅:
“寒梅傲雪映清寥,孤领风标立寂嚣。
雪覆琼枝花愈秀,风筛玉影韵更韶。
幽香缈漫飘遐迩,冷艳姝丽伴月宵。
不畏霜寒彰雅洁,长留芳誉在诗缥。”
白羽仔细阅读了一遍那篇诗词,感觉它的水平相当一般。
当然,如果不算抄袭的话,他自己也写不出这样的七言古诗。但是,他的脑海中可是铭记了许多诗词,全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相比之下,这篇写傲雪寒梅的诗词就显得平庸无奇了。既没有深刻的立意,也没有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通篇都是“不畏霜寒彰雅洁”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大白话,实在是俗不可耐!
白羽撇了撇嘴,正想说些什么,却听见旁边的夏芷安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首《梅颂》,是我父皇当年所作,送给皇叔的。没想到皇叔把它做成了石屏,就放在王府的正门里,这确实让我有些意外。”
听到这话,白羽顿时把即将脱口而出的话咽了回去。
他心中暗想,原来这首破诗是夏芷安的父亲写的。看来开国帝王们虽然文化不高,但却都爱写诗来显摆,这真是一项传统艺能了。
当然,他们比起一般的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但是,他们的作品要是跟那些诗词大家相比,肯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不过,后人往往会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来吹嘘他们的诗词水平,甚至有时候吹得比那些真正的名家还要玄乎。说什么他们的诗词不输历史名家,自成一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类的。
白羽觉得,如果这些帝王还活着的话,听到有人这么吹嘘他们的诗词水平,恐怕也会感到脸红吧,但是有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的。
而且别说诗词了,有些帝王在活着的时候就修好了自己的陵墓并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但是等他们一死之后呢?事情往往就完全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子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可谓是比比皆是!
就像夏芷安的父亲一样,他写下的这首诗词虽然水平不高但却明显寄托了他对这个皇弟的厚望,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辅佐他唯一的女儿治理好国家。
但是等他一死之后事情就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就是他这个寄予厚望的弟弟要推翻他立下的女帝制度!所以说人千万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哪怕你生前权高位重,但人死如灯灭,以后的事情真由不得你来做主!
“写的不错,果然是寓意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