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贵族与靡衣鲜食之士,只知道“聚财聚利”,而无人“聚德”,士风腐败、道德沦丧,却是少了“重道义、轻王侯,遗其身而至公,恶衣薄食、少私寡欲”的君子。”
“呵呵呵!芃儿娘子的意思难道是说:我便是你师父口中所说的“君子”么?呵呵呵呵!”
袁冰笑得是那么的心虚:自己无论后世、今生,自然算不得是个坏人,但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君子”二字挂上钩。
“难道不是吗?堂堂县令都没有几身像样的衣裳,就连内,呃…我是说:就连那个,你那个膳食吃得也是普普通通;
菲儿也说了:你根本没有出将入相的宏图大志;
但要是说你胸无大志吧、你却又为了渭州城、特别是石头村村民们的福祉、整日里殚精竭虑;
这不是轻王侯、重道义,又能是什么呢?”
听闻此言,尤其是从一位美娘子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评价,袁冰还真的是心中窃喜、无言以对。
“诶,芃儿,你师父是谁呀?他的观点难道就是伯渊意思吗?”
“我师父名:王通,字仲淹,道号:文中子,原是居于北齐并州之地,后来去往南陈了。”
“啊!文中子?难道他是位修道之人么?”
“嗯!只是也不尽然,我师父博览百家、却是首重儒学;
在如今这个三教争衡倾轧的年代,他更是认为:“三教可一”;”
“三教可一?”
“即是说:儒、佛、道三家思想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合为一家之言;共同朝着“使民不倦” 的目标去努力,从而达到加强对于民众思想控制力的目的。
所以,我师父的主张主要在于思想层面,是对于有德之君王统治的促进和延续,并非是要去推翻谁的统治而满足自私之人自立的需要。
他倡导儒学,以教化万民为己任,多年来,他的学生遍及天下,伯渊之中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也可以说: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伯渊的意思!”
“嗯!是啊!天下如不一统、万民之教化又该如何进行呢!”袁冰点不住头称是。
顿了一顿,芃儿继续说道:
“师父曾言:儒家提倡的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佛教说的是“遁世出家、诫欲苦行”;
道家则讲究的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而我师父统而化之,并不希望人们都避遁清幽、不理世事,而是主张:无为无功,意思就是说:
希望人们不要去为了功名和利禄去做事,才能达到:既不为功名利禄所左右,又能为王道实践贡献才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