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跟着发出了声音。
“老朽对《论语》有些心得,可以前去授课。”
有了田豫和苏武的捧场,很快就有读书人受不了书籍的诱惑,开始报名。
热烈的气氛下,教师根本就不是问题。
对于读书人而言,书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根本抵抗不了这份诱惑。
有些豪强大户,识字不多,做不了教师,却在仓促之间看到了另外的商机。
“大人创建公学,有教无类,人数恐怕少不了。
而上课是要书桌的,我愿意负责公学的书桌问题。
我的要求也不高,每一千套桌椅,大人给小人一本纸质书籍即可。”
李君浩自然不会拒绝。
得益于造纸术的改良,纸的产量提升了很多。
他有预感,要不了多久,纸的价钱就会跌落下去。
到时,这些人付出的东西,会数倍于纸质书籍的价格。
李君浩要创办公学,又推出了纸质书籍,消息一传出,果然全城震动。
尤其是新的公学不再限制身份年龄,引得很多贫困人家的向往。
很多人自发的来到官府,想要出一份力。
而那些豪强们,则趁机和官府套关系,纷纷送出笔墨或者竹简书籍。
普通人望眼欲穿的东西,他们一箱箱的当礼物送出。
李君浩也是来者不拒,所有的东西全部照单全收。
只是在收礼的同时,会把赠送人的名字和获赠的财务做个花名册,写在了纸上。
见此情况,那些没有行动的豪族大户们,仿佛嗅到了什么味道一样,也开始捐赠物品。
两日后,一则公告震惊了全城。
“各位听说了吗,新式学堂成立了,今天晚上开第一节课,是郡守大人亲自授课。”
“真的假的?李义大人也是老师吗?”
“当然是真的,新的学堂叫英才学院,郡守大人亲自担任院长。”
“对对,我也听说了,第一节课是郡守大人讲,那片有官差正在宣读公告,不信你可以去听听。”
“英才学院面对全城招生,不限制年龄,不限制性别,不限制职业,只要是去都能够听课。”
“那么说咱们去了也能当书生了?”
“哪有这么简单,告示里可说了,不限制在外面听课,但要想被学院承认,需要通过学院的考试才行。
通过考试的,就有资格被举荐做官,或者被官府聘用,总之前途一片光明。”
相同的对话,在乐阳城各地同时上演。
本地居民喜不自禁,外来的流民喜出望外。
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他们逆天改命的机会。
这是当官的途径,过去这些只属于那些有权有势又有钱的大户。
豪强大户们的权利被分散,自然心里不痛快。
但孙连、公孙妄等人的事情刚过去不久,他们的下场依旧历历在目,自然没有人傻到这时候触李君浩的霉头。
于是就在这种氛围下,英才学院在当晚正式成立了。
而第一堂课得授课者正是李君浩。
望着讲台下摩肩接踵的人群,李君浩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大家张开嘴跟着我一起念,a……”
讲台下的响起了整齐而嘹亮的声音!
a!
越是贫困的人喊得声音越是响亮。
这是他们改变生活的希望。
只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书生们看着黑板一脸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