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新汉!> 第78章 新式学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 新式学府(1 / 3)

朱红色的大门,雄伟的石狮,高大的砖瓦房。

这里就是新成立的英才学院。

当晚,英才学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不但城内的普通百姓来了,前来避祸的流民来了,炎黄部落的兵士们也来了。

这是李君浩亲自下的命令,要求拥有军籍的人,要学会基础的识字。

于是整个英才学院除了汉人外,又出现了很多草原少数民族的影子。

受此影响,原本流落在幽州汉阳城半汉化的羌人、乌桓人、匈奴人、鲜卑人,有很多也来到这里看热闹。

这些明显的少数民族族裔,在过去是被汉人看不起的。

很多时候,他们和汉人是分开的,这是少有的和汉人在一起的机会。

因为炎黄部落的存在,没有汉人敢瞧不起这些草原族裔。

谁知道眼前的草原人是不是出自炎黄部落。

虽然大多数人对非自己一族的人充满了戒心,但现场的秩序还是维持得不错,没有发生摩擦和暴乱。

就是在这情况下,新的学堂开始了。

第一节课就是李君浩教授的。

而他开始的第一句话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大家张开嘴跟着我一起念,a!

这个字母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汉字,过去都是用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或者反切法来表示。

譬况法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音情况;

读若法是用同音或者相近的字表示发音;

直音法是选用一个与被注字读音完全相同的字来注音;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

这些方法使用很广,在全国各地也相当普遍。

只是,这些方法有个问题,缺少精度。

汉人和草原胡人,有时候不是同一个语系的,有的读音发不出来;

汉人内部不同地域,有口音的偏差,比如蜀地四和十,难以从语言中直接区分;

再有就是有的复杂的字、陌生的字,同音少的字,上述方法就有些不够用了。

所以,我试着总结出了一种新的记录读音方法,我称他们为拼音字母。

你们也可以称之为大汉的音标。”

李君浩心里想着汉语拼音的发明者周有光老先生,那个可敬的老人,一边心安理得地将汉语拼音的著作权占为己有。

没办法,周有光得一千九百多年之后才会出生,实在是等不及了。

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触文字相关的内容,没什么感触,但那些书生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或者反切法,他们都是实际使用者。

其中的不便和错误,都有过亲身经历。

对于不同地域的古籍,需要查阅很多书籍,才能确定具体含义。

往往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书里就出现了不同的意思。

或者同一个字,却代表了另一个字的意思。

李君浩一厢情愿地将之称为通假字。

新的记忆读音方式正在纠正这些问题。

这让他们怀疑之际,也忍不住跟着学习起来。

由于是第一堂课,听课的人很多,大家紧挨着坐在一起,不分彼此。

这时候没有人在意身边做的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大家的心思都在读音字母上。

不过,也正是第一堂课,李君浩只教授了六个基础字母:

a,o,e,i,u,u;

并每个举了几个同音的例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