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的情况你也听到了,你觉得如何处理才好?”
田畴道:“田以为,万事皆有因,出岔子就是没有沟通好。
官比民大,历来如此,畴以为,如果官府人员做好了交流问题,他们绝对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和钱财损失做此行为。”
这时候,田豫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主公,我以为子泰的做法太过温和,对于下层民众并不适用。
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底层民众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根本没有标准。
劝说是要有依据的,今天你排一个人说一个标准,明天反对者用另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这不就成了朝令夕改了吗?
凉州羌人为什么反叛,不就是政令不一,所谓的道理全是歪理。
靠交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田畴眉毛一凝,厉声反驳:“一派胡言,没有沟通,你怎么可能办成事情?谁能一开始就给出合适的标准指标或者薪酬?那岂不是神仙转世。”
李君浩瞬间傻眼了,嚯,这两个小天才还直接对上了。
看来年龄相仿让两人彼此有了一丝竞争的感觉。
亦或者看到自己看重另外的人,自己有了危机感。
说到底,还是太年轻。
对这问题有看法的自然不止田畴和田豫两个人,起码苏武先生在汉朝和草原都生活了大半辈子,论对胡人和汉人的了解,谁能比得过他老人家?
但这位老人家此时就是老神在在,一句话不说,既不得罪刘基为代表的汉人官员,也不得罪炎黄部落的鲜卑人群体。
这就是老成持重,这就是阅历。
他不说,李君浩只能主动请教了。
“苏武先生,您有何高见?”
“以老夫大半辈子的经验,做事要讲规矩,有了规矩就要遵守。
但如何制定规矩,这个规矩是不是合适,要非常慎重。
在辽西的汉人和关中的汉人不同,愿意来辽西投奔主公的胡人,也和草原上的胡人不同,主公毋必要搞清楚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汉人和胡人不说满意,至少不会太排斥。”
苏武不愧是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番话下来让在场所有人都不住点头。
这时候,素立才开口:“愿意出草原的汉子,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大部分是在有困难的情况下才会放弃牧羊生活。
自然的,你不能用一般的汉人律法去要求他们,否则就容易出事。”
李君浩点了点头,顺势说道:“所以说,律法条规要改。
现在的律法还都是光武时期流传下来的,很多都已经不合适了。
他老家那时候可不知道现在的情况。
所以,我决定根据朝廷律法,修改出辽西本地的补充法规。”
他没有说修改法律,这提法太过恐怖,一旦有心人添油加醋,很容易说成是有造反的企图。
而补充法律法规,这说法要温和得多,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时代,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多文人都是硬骨头,不怕死的。
“那请苏武先生负责此事,田豫、田畴还有刘基大人,协助办理。
官府内需要的人,随时可以征调。
不过,起草之后要和律法官员讨论,大家都认可的才能发布。”
自然的,李君浩就是讨论的最大监督者。
作为穿越者,对于律法的认识,他是超越这个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