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告诉了他,他建议我尽快找靠山,他说黄巾起义席卷全国,胡人不会坐视不理,北疆很快就要乱了。”
李君浩不由好奇道:“他是谁,叫什么名字?竟然能读出幽州局势。”
“他姓贾,名诩,字文和,是凉州军队的辅军。很有见解和谋略。”
李君浩瞬间惊愕住了,他说的人竟然是贾诩。
“你和贾诩很熟?”
翁建离高兴道:“看来大人也是认识贾诩的,那就好办了。
实不相瞒,去年我能活过来,就是因为贾诩的帮助。
当时我们车队受到羌人战斗影响,很多人被射死了,还是贾诩劝退了那些人,并从此开始和石家堡有了生意上的来往。
不久前,他带着一个牛姓大官过来,预定了一批长枪,我就是在这时候和他说起此事的。”
李君浩恍然,他还以为牛辅和贾诩是专门来找他的,看样子人家是为了定制兵器,顺道听说了自己的事情,找自己纯属临时起意。
等等……忽然,李君浩想起了一个事情。
西凉军队在扶持商人,难不成这个翁建离就是西凉军扶持的人。
“你是西凉人?”
“大人您怎么知道的?我是酒泉人,但从小的时候就因为战乱,和祖母来到了幽州,后来遇到了石堡主,祖母成为了石家堡的仆人,我也一并为石家堡办事。”
李君浩点了点头,这样看来一切都说得通了。
像贾诩这样的人才,史书上对其在凉州的事情记录得很少,一直到董卓侵入长安,才有了记载。但这种天才怎么会没有布局后手呢,汉人儒士有汉人儒士的活法,边塞文人也有边塞文人的计谋,大家所处的环境并不一样。
贾诩生性谨慎,恐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磨砺出来的。
哪怕董卓不中用他,也不用担心他会饿死。
李君浩猜测,贾诩化整为零的商人里,恐怕会有这个翁建离的位置。
可怜牛辅还以为要临时筛选呢,结果人家贾诩一开始就梳理好了。
“你的情况我知道了。”
李君浩点了点头:“我可以答应你组建武器行的要求,甚至可以给你们单独开商会的资格,但我有两个条件。
你们武器收入,我要占两成,算是对你们销售渠道的保证。”
“好,两成就两成。”翁建离咬牙答应道。
这并不容易,两成就是20,相当于拿走了五分之一的利润。
“另外看样子你是打算培养石天宇,我想让石天宇去军中挂职,放心不会耽误他继承石家堡堡主的事情。”
“只要不是让他参军,怎么都行,胡人要来了,他参军太危险了。”
拓跋暴熊冷哼一声:“打仗谁不危险?但要是都怕危险,谁还去冲上去打仗?”
翁建离自知失言,也不反驳,只是趁机说道:“既然大人愿意让我们成立商队,那不如就叫神武商队好了,销售的兵器都是神兵利器。”
李君浩摇了摇头,不愧是商人,打蛇随闷棍的本事真强,就是这名字起得太过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