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夏日的酷热,带来了入秋的凉意。
“主公,右北平的信使等候多时了,程普、麴义、马玩还等着您的命令,还请早做处理。”苏武先生说道。
李君浩笑道:“不就是右北平的郡守,刘基先生,就是你了。
之前你把辽西郡守的位置让给我,今日我把右北平郡守的位置替你拿回来。”
“明公,使不得,老夫不过一老卒,已经没有能力再处理右北平军务了,论资格苏武先生更适合。”刘基低头说道。
李君浩拉起他的手:“你去辽西,我让公孙瓒、严纲带兵跟随,全权听你调派。
现在朝廷内外都在看着辽西,看着我,右北平是个烫手的山芋,我仓促出手有些冒失了,现在要灭火只能靠您了。”
这时候刘基才跪倒在地:“明公放心,哪怕老夫升任辽西郡守,您依旧是我的明公。”
这话说得就很明确了,哪怕他做了右北平的郡守,职位上和李君浩平起平坐,但实际上还会听李君浩安排。
就像当初一样,一切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石天宇一路跟随李君浩,发现辽西的情况和渔阳、右北平截然不同。
这里有很多麦田,还有更多的人,很多人都在忙着秋收。
同时也有很多军人,每个人手里的兵器都比外面售卖的好。
除此之外,还有商人,他发誓他这辈子就没有见过这么多商人。
李君浩一回到乐阳城,闻讯来接风的直接将马路都堵死了。
中山商队的、乐阳商队的、还有乐阳本地组建的商队,以及从外面赶来找李君浩办事的人,一眼望去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这时候,石天宇恍然发现,自己一直看不起的人竟然如此受欢迎,哪怕自己父亲最风光的时候,也没有这个样子。
甚至他也是见过郡守大人的,但却没有哪个人像李君浩这样受人欢迎。
这下子他有些不自信了,他对自己能不能在乐阳城打响石家堡名声有了怀疑。
不自主地,他远离了人群,向军队工匠营走去,至少工匠活他熟。
就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伙人正在和一群士兵对峙。
“你们这是怎么了?”他拉着一个士兵问道。
那人似乎得到了传讯,知道石天宇的情况,没有为难他。
“不知道从哪来的一伙人,竟然叫嚣着找我家大人比武。
真以为人人都是太史慈大人啊,想靠打架扬名。”
然后他就看到人群前头,一个一脸局促的年轻人。
“赵云,你好好教训一下他们,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咱们常山哪有怂货孬种。”
“极哥,不好吧,人家毕竟是官兵,咱们主动邀架是挑衅,万一上面大人不高兴,咱们不久白来了?”
“你懂个屁,太史慈你知道吗,太史慈就是打败了官兵才会被郡守大人看中的。
咱们从常山跋山涉水而来,为了啥,不久为了出人头地吗?从大头兵做起,还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呢!
你上不上,你不上我来,让他们看看,咱们常山没有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