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浩暗暗松了一口气,荀攸来了,这是一个好消息。
作为北部边疆,武将并不缺少,不说徐荣、程普、麴义,单就炎黄部落本部的尉迟暴熊、苦连、郁四等人,都是战场杀伐的好手。
战场之战,不比单打独斗,群体而上,是攻是退都有章法。
这些人戎马多年,物理并不弱。
而自从太史慈、赵云来了之后,他这里顶级武将也算有了苗头,等过几年赵云真正达到巅峰,将是他这里单挑第一将。
当然这是在没有其他武将新增的情况下,他对关羽张飞可还是很惦记的。自从给了关羽三本春秋,张飞宝马,刘备宝剑,这些在这个时代都是可以换命的东西,算是恩重如山。
以后真出了事,李君浩觉得自己趁机召唤,他们还是有很大机会来投诚的。虽然刘备不好说,这个人心思沉重,有很多想法,但关羽和张飞就难讲了。
桃园结义是义气,知遇之恩、知恩图报也是义气,助学之恩同样是义气。李君浩觉得,真到了那时候,关羽可就不一定像在曹操哪里一样,对刘备死心塌地了。
相比较武将而言,他现在是急缺谋士。
管宁有自己的见解,但做事太直、太重法度,对人心的揣测和政治的敏感性欠缺;
邴原和管宁属于差不多类型,是个道德君子,对学问追求大于出仕为官,可以当校长老师,却不能做谋主;
王烈能文能武,但他武不如拓跋太史,文不如管宁邴原,带兵不如徐荣程普,有县令之才,却无大将只能,还需要磨砺;
田畴、田豫,两人年龄虽小,却是极为早慧,正在快速成长阶段;
有自己独特见解,但各方面都需要引路人,这是他们的生长环境决定的;
管宁、邴原是他们做学问的榜样,刘基、苏武先生是他们为官的参照,还有一点是他们难以接触到的,政治敏感性和军事积累。
正好荀攸的到来,弥补了这个缺憾。
实际上除了荀攸,李君浩心里还有一个人,贾诩。
但贾诩此时还在为凉州牛辅效力,为人谨慎,自己并不被他看好。
贾诩是一个很小心的人,要让他主动帮忙,只有他觉得你是最后的赢家的时候,他才会主动。
当初董卓起兵,他愿意跟随去长安,未尝不是看好董卓,董卓可是时下三明之后,西凉第一武将;后来董卓身死,他离开李傕郭汜,跟随张绣,未尝不是看好这位后期之秀,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张济死后完整接受叔叔的兵马,属于当时举足轻重的势力;劝解张济投降曹操后,成为曹操的谋士,也算是顺理成章,曹操占据中原,虎视江东,磨刀西蜀,成就曹魏霸业,正是看好曹操。
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如何,只能凭当前和过去预测,未来是确定的,所以贾诩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
李君浩此时的情况在贾诩看来,限制太大,还不具备投奔的实力。
李君浩觉得,等他真的掌控了幽州,贾诩应该会改变注意的。
天下即将大变,未来如何发展,可就未必再按原来的历史轨迹了。
因为李君浩作为穿越者,已经修改了历史发展趋势。
过去的辽西郡守可没有李君浩这号人。
在朵雅公主因为疲惫休息之际,在等待田婉儿韩当等人回来之时,李君浩吩咐手下,全力修整,随时准备出兵。
炎黄部落的人,都在暗暗的摩拳擦掌,辽西汉人们虽然感触不是很大,没有接触过白狼山,但也都知道坊市定的位置就是白狼山,那地方事关重大,也不敢怠慢。
一时间,随着朵雅公主的到来,整个乐阳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