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杀绝,反而给了他一处封邑,让他当起了土皇帝。
这也算是千金买骨,可以有效降低其他敌对势力首领的死战之心。
随着协议的达成,淮河水系的支流,除了下相以北的泗水、沂水流域外,几乎全部落入了大虞手中。
秦汉之际赫赫有名的大泽乡和垓下,其实就位于淮水与睢水之间,如今这两个地点也已经全部落入大虞手中。
只是,很可惜的是,下邳、彭城、沛县等泗水中上游的要地,齐国是咬紧了牙关不卖的。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沛县的很多人才都早已经落入了大虞的手中,至于土地什么的,反倒没有那么重要。
政治讹诈,还是得见好就收。
于是,虞国很愉快的接收了大片的土地,这次因为秦齐发动的灭魏之战,没有直接与魏国交战的大虞,却得到了比魏国的面积还要广大的土地。
齐国则难受、无奈又欣喜的接收了大量在大虞吃好喝好玩好的俘虏。
这些俘虏先是被“魏军”以粮草不足为名要坑杀,坑都挖好了,结果恰好被仁义的大虞“拯救”。
来到大虞境内后,经历了两次险些被杀的遭遇的齐军俘虏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优待俘虏,什么叫做宾至如归。
不仅吃好喝好,为了增进齐虞之间的感情,大虞军队还与他们混编后,玩蹴鞠之类的游戏,偶尔还能喝点儿小酒。
同时有人在他们中宣扬,都是齐国背信弃义、都是齐王昏庸、后胜弄权才造成了连番大败,才造成了兄弟之邦兵戎相见,这让很多齐鲁之地的慷慨男儿都羞红了脸。
更容易拉进感情的,则是齐王宫的荤段子,有人绘声绘色的讲后胜怎么靠后入得宠,引得了阵阵共鸣。
在潜移默化之间,这些人对于正在侵略他们的大虞不仅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反而十分感激;对于齐国上下则颇为不满;对于大虞士兵的待遇,更是羡慕的流口水……
当得知大虞真的要把他们送回齐国后,有两三万性子刚烈的,表示我们不走,我们就是要侍奉讲信义、爱士卒的大虞皇帝陛下,以报答陛下的恩义,而这些人中,竟然有一万多技击士。
这些留下的人中,更是有超过半数直接归心。
剩下的虽然没有留下,但对大虞的好感却极高。
这些好感虽然不会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但却是最好的宣传。
知道大虞这么仁义、这么优待俘虏,以后谁还愿意与大虞拼命啊?
日后大虞如果攻占了齐国,这些人也将会转变为大虞的忠实拥趸。
这,是很有用的攻心之计,也是无法破解的阳谋。
总之,这些人,你齐国不能不用吧?也不能杀了吧?
至于那些选择留下的,大虞又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同意被大虞占领区内的齐人愿意去齐国的可以自愿离开后,这才接回了那些将士的家人。
当然了,千金买骨,这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别的不说,最立竿见影的是,那些留下来的齐国俘虏,九成以上已经归心。
这样的归心率,楚国、秦国的俘虏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值得一提的是,谈判大胜之后的糜竺在胜利返回大虞的途中,却被廉颇拦住了。
糜竺心下一哂,脸上却不动声色。
糜竺知道,廉颇一定会来找他的,因为在齐国已经待不下去了的廉颇,除了投奔大虞之外别无选择。
如今有能力帮助他复仇的,就只有虞国了。
但越是如此,糜竺才越没有必要打着杆子上。
他必须要代表大虞杀杀廉颇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