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分离开了中间层的细盐之后,又把最底层带着淡黄色的盐收拢在了一起。
等到老妈把第一趟的盐送回家返回,陈风和姐姐把剩下的盐已经归类收拢好。
老妈这回又拿来了一个更加破旧的布袋,小心翼翼的把中间层的盐装好,这袋大约装了有20多斤,还是老妈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又把盐送回了家。
最后剩下的十来斤带着淡黄色颜色的粗盐装好后一家人才一起转回家。这次因为提着盐,也没去捡海鲜。
回到家里,妇人非常的高兴,家里多了几十斤的盐,但好像并没有被人发现的样子,心里开心极了,于是乎晚饭做得格外的认真。
晚上这顿经过老妈认真仔细做出的晚餐,是程风投胎到这个世界,自己学会吃饭以来,第一次喝到的味道不一样的有咸味的还不苦的粥。依然还是那样的清粥,但是盐味比以前重多了,可清粥里苦涩的味道确实是淡化了太多太多。
边喝粥,程风边问:“娘亲,咱们家以前吃的盐都是哪里买的,卖多少钱一斤?”
“咱家里的盐大多是在城里卖的,你爹回家时会带些回来,镇上杂货铺子也有卖的,只是要到赶集时才会去,有时也有货郎会来村子里卖货,他们也会带一些。听你爹说城里的粗盐卖12文一斤,细盐卖30文一斤,镇上与货郎卖的粗盐15文一斤,也可以用东西换。”
根据所了解的盐价,程风估算了一下明朝各时期的物价,从粗盐十二文左右来看,物价还很正常,应该还在明朝中后期,不是明末那个物价飞涨的时期,那么粮食价格估计也应该在08-1两之间。
“不知道精盐能卖多少文一斤。”
“精盐没见过,那得是大官老爷才吃得起的,哪里知道卖多少钱。”
听说不知道精盐的价格,程风只能自己想想上世了解的信息,记得有资料说明朝的精盐能卖到两百文一斤。听听这个价格,别说是穷人吃不起,一般的小地主小商贩都吃不起。
看来还是加工精盐卖划算啊,陈风心里认真的盘算着,今后如何用这盐来给自己的家庭改变一下生活条件。看了看自己这个家的破败样,心里还是暗自的叹息,这生活在古代真的太难了。
自己想早早的开始找机会做一些生意,补贴家用。只是自家住的这地方,真的太偏远了,都住到天尽头了,宝宝心里苦啊。
如果自己没记错,自家这个村是归文登县管。但是这里距离文登县好像有七十多公里,这还是上世那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的距离,现在明朝时期的破路怕是要有一百公里远,真正的天高皇帝远。离堡最近的镇应该是成山卫,距自己堡最低也有十公里远。
这就有些麻烦了,看上去天高皇帝远,做什么事都不一定有人管,而且村里也没几个人,不但是人少,好像也没有谁家养鸡养狗的,都到这里两年了,没听见过鸡鸣,也没听到过狗叫,整个山东比这里更偏远的地方怕是没有了。
天高皇帝远的管倒是没人管了,可想做点小买卖,可以卖东西的地方也没有了。如果每天跑二十公里来回去卫城里做生意,怕是钱没赚多少自己得先跑死。
“唉”程风心里暗自的叹息,目前的唯一希望可能就是等货郎来村里时看货郎敢不敢收私盐。要是货郎敢收,哪怕价格低一些也不怕,万一货郎不敢收,那可就完蛋了。出门去做生意,那是不可能的事,自己现在还这么小,父母也不可能陪着自己出门去做这卖盐的生意,如真是这样,怕是这盐晒出来也只能自己家先自用了。
可也不能干等货郎来,不说货郎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就算货郎来了,人家敢不敢做这生意都不一定。万一货郎真不敢收,可咋办?陈风觉得还是要试试别的路子。于是又问:“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