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说。
还是难办呀,人少地方小,想找一两个能用的人都难,程风很是无奈。晚饭时又让自家老娘资询资询那些姐姐姑姑们有没有识得字的,学过医的,会做手工的。
第二天清晨,吴正抬着晚上刚烧制出来的陶瓷管来找程风。程风收了陶管后又让吴正去拿了几块废品玻璃片回来,并让吴正抬出铁碾子出来把废玻璃片研磨成粉。趁吴正研磨玻璃的时间,程风拿了两个陶管去找刘老实,让刘老实帮忙拉些铜丝,粗细要刚好能穿过陶管孔。铜丝表面要有毛刺。
刚上工做好准备工作的刘老实只好放下手中的活,接过两陶管后开始着手拉铜丝。像铜丝这种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非常成熟的工艺,对刘老实这种老手艺人来说拉铜丝实在是太简单。把铜丝拉出毛刺更简单。程风只等了一两个小时时间,十斤铜就全拉成了丝。
十斤铜程风也拿不动。还是刘永福帮忙,一手卷起铜丝,一手抱起程风才把人和物都送回实验室。
当程风回到实验室,吴正己经把磨好的玻璃粉装在一只玻璃碗中,自己回去睡觉去了。
趁着刘永福在,程风把要做的拉制铜丝同刘永福说了个明白。
刘永福准备按照程风的要求试制时,发现实验室里没有加工工具。刘永福只好又跑回铜器工坊拿工具。
重新回到实验室,刘永福先试制了两条毛刺铜丝,程风装入陶瓷管比较了一下长短后,定下了尺寸。
东西太简单,又有了标准,刘永福按标准加工,十斤铜丝的原料,没到吃午饭时间就全部做完,也不知道有多少,满满当当的堆满工作台的一只角。
万事俱备,程风发现还欠着东风。没有木炭,自己想做的东西还是做不了,只好让刘永福去找回自家老爹。程二虎回家听儿子让自己去城里买一百斤最好的木炭,最好是柳木的,还要快去快回,急着用。
虽然程二虎觉得自己儿子好生奇怪,六月的大热天买木炭,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卖的,真的太为难爹了。只是儿子要的东西肯定是有大用的,在难也要想办法不是。
程二虎赶紧的去外面找到石老爷子放马的地,牵了一匹战马回家套上鞍具,翻身上马直奔成山卫城。
无事可做的程大少爷只好跟着刘永福去了铜器工坊,在工坊里看刘老实几人试制最后的几样器具,看着几人反复的试制,做出来的壁厚都太厚,达不到要求,程风估计还得试验几十次才会有合格的产品出来。
百般无聊的他也不看他们做玻璃了,只转身看着旁边的玻璃工坊生产出来的近千片窗户玻璃,感觉够整个堡子用了。看着这些小片小片的玻璃,程风觉得应该试试生产更大的玻璃片。
于是程大少回头就叫刘永寿过来交待试制更大玻璃片的问题,要求也简单,就是把现有的玻璃片的长度做为宽度,按宽度的三倍做为长度试验新尺寸。
刘永寿仔细的听取了程风的要求后,就去找人做木板模具去了。
在工坊混了一个多时辰,程风才晃晃悠悠的回实验室。
看看老爹还没有回来,无聊的大少爷开始把各种比倒的配方写在纸上,又按配方把硝石和玻璃粉未分别秤出来。每一种配方都准备了十份。
临近中午,程二虎才回来,说是大六月的天气买木炭实在太难,自己找了好几家才买回来一麻袋。程风直说老爹辛苦,老爹受累。安慰好老爹心情,这才拿了几块块大质轻的放在院子外的太阳下暴晒着,俩父子才晃晃悠悠去了建筑工地混午饭。
吃过午饭的程风回到家睡过午觉醒来。正是太阳最是火爆之时,拿了院子里被太阳晒得滾烫的木炭回到实验室,把那木炭研磨成粉后,又用一块细棉布筛出极细粉,并按各种配方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