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那里现在还有三万多亩的荒地,虽然都是产量很低的下等沙地,等我把良种买回来,那种沙地也能有高产。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搞大农场模式,再免他们三年粮税,他们肯定能养活自己。”
袁可立不明白为什么搞大庄园就可以养活很多人。但是看得出来自家这小徒弟一家是真心的想帮助官府解决流民的问题。
去年带走了两千多人口,这次还愿意一次性解决,还在这里求自己帮忙。可他哪里知道,做成这事,不是官府帮他家的忙,而是他家帮了官府的忙。
这种好事,袁可立怎会不答应,自然是应承下来:“这事没有问题,明天为师就安排人手统计人数,再安排人手送他们过去。”
大少托着小下巴想了想,又道:“老师,学生见城里的乞丐小孩也不少,老师也帮忙收罗收罗,不管男孩女孩,只要是活的学生都要,吃奶的都行。一次把这登州城的流民乞丐全清空了,于老师名声也有好处。”
袁可立估算了一下:“如果加上城里的乞丐,估计得有一万多的人口,你家安排得了?”
大少猛点头:“一万人不多,三万多亩地,一人有三亩多,安排得下,有了这些人,千户所又能活过来了。”
袁可立拍拍程风脑袋:“虚谷安心去天津,这流民的事为师定会帮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回到登州环洋商会,程风马上召集程大龙、程二虎,刘有财,朱掌柜开会,根据和袁可立的谈话内容,决定让程二虎留下来处理流民收容的事宜,等登州官府组织好人员后,辅助官方先护送流民安全到达宁海州。
到达宁海州后再汇同宁海州剩余的流民一起回成山安置。程风特别强调这认的流民到达成山后,大部分人员安置在青山堡之外,先维修那些没人的村庄,按照红旗村和向阳村的模式,每一千人左右成立一支生产队。
另外从这些流民中挑选那些老实本分的安排二到三千人到红旗村和向阳村的对面新建两处新村。村名还是先叫新一村、新二村,正式的村名叫什么等大家回去之后再商议。
至于官府给的两月的粮食,程风建议先运到宁海洲的造船厂,流民只带十天的粮食走。剩余的等他们从天津回来时再装船运回。大家也觉得这样安排更好,都表示了赞同。
“另外还有就是这登州府买来的十几个大哥哥大姐姐们,除了留下几个在这里帮忙的和那三个教书的姐姐外,其他的全部送回堡子里去,让他们跟着永寿哥哥学习。等我回去的时候,会让他们学着做一些新的东西。”
三月十一日,在登州府耽误了两天的程风,怀揣着老师袁可立给的书信、拜帖和徐光启的地址,带着刘有财,刘大贵,王掌柜一行人登上了海船。迎着呼呼的小北风,扬帆起锚,沿着海岸线奔向最终的目的地天津。
这是程大少第一次坐海船航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看着自家的海船缓慢的驶离登州府码头,眼前的海面越来越宽了,大少心里的兴奋劲就不要提了,快乐的都快飞上天。只是自从他在宁海州看到了那两条一千五百料的大船后,再也不叫自家这四条船为大海船了。
三月的小北风吹得正得劲,从登州到天津也算顺风。加之渤海的浪非常的小,坐在安装了飞翼帆的鸟船驾驶舱内的大少感觉小日子过得非常的奈斯。
驾驶舱内装有小锅炉,舱室里暖洋洋的,又能喝上热水,还有两位姐姐照顾着,身边还跟着景开荣这个帅哥哥当护卫,这日子过得舒心得不行。
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另外的三条船明显的比自己这条慢很多。要不是时不时的转圈等待,估计早跑开了距离。
特别是这飞翼帆占地非常少,帆索简单需要人手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