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点心。”
陈向南没想到她娘今天会说到这个问题,他尴尬地说:“娘,以后你和爸可不可以不要再提找女朋友的事了?我被感情伤透了,没打算找了,一个人过挺好的。”
杨柳月见气氛有点紧张,就想着转移话题,她问李老师:“干妈,咱干爸什么时候能调回庆余县啊?”
陈向南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响应**的号召:“有志青年到j去,建设j,开发大西北。”那时候如果不是陈向南太小,每人帮忙照顾,他娘也会跟着爸爸过去。
陈爸爸是医生,随部队过去的,由于当地缺医少药,医生太少的缘故,陈爸爸就一直被部队留在那里。好几年才能回来一趟。
李老师听杨柳月问起老公的事,不禁黯然神伤:“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调得回来啊。可能要等到退休才能回来了。”
那些年,李老师一个人带着陈向南在外教书,操碎了心。但是一想到陈向南的爸爸是在为建设边疆做贡献,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支持丈夫,一直到现在,她都没有拉过后腿,要求丈夫回来。
现在陈向南也不用自己李老师操心了,李老师开始盼望身边有个人了。她开始盼望老公早日回来:“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好在离退休时间也不远了。看我这多愁善感的,不想那么多了。赶紧吃饭吧,我们每天都要多想快乐地事,给自己的生活加点糖。”
杨柳月只是随便一问,没想到勾起了李老师的伤感,她都有些过意不去了。好在李老师早已练就了调适心情的法宝,自己恢复了好的心情。杨柳月才没有太内疚了,她挺佩服干妈的坚韧和乐观。其实这也是她自己的品质,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真是这样的。
如果李老师去乡下找扫盲老师的时候,杨柳月是一副怨天尤人的模样,李老师肯定会另外找人的。只是因为当年的杨柳月积极向上,不屈服命运的安排,才让李老师伸出援助之手。也才有了后面的认干女儿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