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转入丹道无瑕,而最令人惊喜的,还是那几分来自英襄的至尊法门的轮廓。
苏寒山虽然没能留下毕玄,但是有业力加持,经此一战收获颇丰,稍后消化,必有进益。
下回再遇到毕玄,绝不会让他这么走脱。
难怪蜀道难他们,从废土军人转为修行者之后,总计也不过二十来年,就已经有不止一人,能够修成七阶。
这宙光业力,实在是太好用了!
苏寒山心中感叹一刹那,目光已陡然转去,正好看见空中最后一片袈裟衣角,极速闪走。
辩和**师一步就离开了高昌国,出现在三百里开外的荒漠上,脸色紧绷,老脸上的皱纹都显得被绷平了一些。
他承认他一开始是有点留手戒备的想法,攻向苏寒山那一击,主要是个试探。
按照试探结果来看,苏寒山那种散发皓白光芒的拳法,虽然饱含沉重律动,难以直撄其锋,但武尊的拳术,亦称无瑕,争斗起来起码也要上百回合,才会分出胜负。
谁知道,这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武尊就重伤而走!
苏寒山以伤换伤,但自己根本不受伤,这是什么道理了?
难怪是魔尊,他就不讲理啊!
**师不敢有半点耽搁,脚下接连发功,又是一步,已经来到一座山丘之上。
突然一只拳头就从他背后轰到。
**师身影侧闪,不求距离,只求速度,朝侧面刚闪出十丈,那一拳就好像打出一个通道,苏寒山整个人影,也已经撞破距离的阻碍,出现在山丘之上。
“毕玄都重伤了,你不追他,却来追老僧。”
辩和**师喊道,“当真以为老僧就比毕玄好欺吗?”
老和尚身影突兀出现在高空,一脚重重的踏下。
他号称“神足”,所修炼的功法,最早是《佛门五趾功》,是托钵化缘游走四方,尊从十二戒律,在行走中启发智慧的武功。
传说这门功夫,是当年佛祖十大弟子中的须菩提所创。
须菩提化缘,只向富人化缘,不向穷人化缘,增加人家负担。
但富人的数量少,他为了方便化缘,就最为注重足下的功夫,虽然名字听起来朴实,实际也是佛门少有的前途广大的神功。
直到成为白马寺主持的时候,辩和修炼的都还是这门武功。
但也就是因为在白马寺,辩和**师讲佛经,座下门徒却被禅宗二祖慧可讲的经文吸引过去,才引出一番事端。
虽然他靠着修为强悍,把慧可打死,事后却还是耿耿于怀。
后来他出入朝堂,有一次跟太师杨素坐谈时局,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自从汉武帝以来,儒家已成为儒教,大行其道。
大家都是教门,把儒学融入佛学之中,应该也没有那么多抵触之处。
于是他悉心参悟,触类旁通,把两家经文中各种模棱两可的东西,正好联系起来,作出新解,果然自圆其说,白马寺声名大兴。
研究多了,他就难免也把儒门功法,也融入自己的武学之中。
儒家有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有仁义礼智信。
佛门也有三皈依,五智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他把这些东西融为一体,以儒门功法为凤凰,以佛家功法为须弥,修成《凤栖须弥神足通》。
四大圣僧修为大成,同气连枝之后,依然没有向他轻启战端,也就是多亏他在功法上有了这样的创举,令人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他凌空一踏,下方的虚空、空气、尘埃、大地,都仿佛被无形的须弥山砸中,陡然间变得一片混乱。
恐怖的阴霾陡然膨胀,升腾起来,达到一定程度才使人发现,那并非寻常阴霾,由尘埃和水雾组成的凡品,而是沉重无比的精神气息和混乱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