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了假珠子,可羽毛管能有多大,怎么也做不出我这般大的夜明珠吧?”
何必点了点头道:“你这么说,原本也没错,古人一般不会使用玻璃器皿,因为玻璃主要由外国传入,数量极少,在密封的陶瓷类容器中反应的过程一般是难以观察到的,但不代表就没有玻璃器皿啊!而且《太清丹经要诀》中也有“造真珠法”二方,“造白玉法”一方,均用蚌壳为原料。一方为“取光明蚌壳削去上皮,以醋中煮之,令熟出,细条之,丸作球,大小任意。”另一方用“鳔胶和蚌屑作珠”,然后加热,令其变色,最后仍然是在醋中浸泡。这两种方法可不需要任何器皿,随意搓大小。《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还记载了用蚌粉和硝石溶炼,置于醋中,泻模成形,令鹅吞食,再由鹅粪中淘洗,这是利用胃酸的作用以及胃的研磨来使珍珠具有光泽及圆润的外形,思路更为巧妙。做出来的珍珠更加不易辨别,我怀疑你这珍珠可能就是这么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