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内是一个白色玉石如意,手握处刻着龙、虎、蝉形图案。李慧道:“这是秦始皇镇压金陵天子气的镇物之一。”
何必道:“你怎么知道?”
李慧笑了笑道:“你看这盒子里面不是盖着吴宫旧藏几个字嘛,孙权在位时,有人在掘地时得到一个铜匣,献了上来,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物件的来由,孙权认为胡综对过去的事情很熟悉,便派人去问。胡综说:\"当年秦始皇东游,认为金陵一带有天子气,便改了县名,掘江挖河,推平山丘,并在各地埋下宝物,用这种办法破坏王土之气,此事在《秦记》上有记载。这些东西就是当年埋下的宝物。\"没想到这件宝物最终流到了隋宫。”
李慧可以说是文物鉴定的行家了,既然说得这么有根有据,应该不假,何况又是隋宫里顺出来的。李慧收了铜匣,又从储物戒中拿出一个卷轴,递给何必道:“这宝贝不比王羲之的字差。也是稀世珍品了。”
“哦,是什么?”何必听了好奇的问道。
“是顾恺之的画作。”李慧道。
何必听了惊得一哆嗦,差点没把手上的话给掉地上:“顾恺之是东晋人,到现在的隋代怕也有两百多年了吧,我就这么打开,会不会把画损坏了?”
何必的顾虑也不无道理,要知道顾恺之的画作,在现代也算是大名鼎鼎,《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顾恺之的原作早已失去。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女史箴图》原作已佚,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斫琴图》和《列女仁智图》原作已无存,只有宋代临摹本存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其中又以《女史箴图》最为有名,它是中国存世的第一张有作者署名的专业画家的作品。顾恺之的画作珍惜程度自不用说。
李慧嗤笑道:“这古代的绢帛画可没有你想的那么脆弱,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的《人物御龙图》那可是战国中晚期的作品,不也保存得好好的嘛!”
“那可不一样,那画是放在墓里又没人动它,自然容易保存,我们现在可是在常态下,还是仔细点好。”何必不同意李慧的想法。
李慧淡定的说道:“这绢帛画还真没那么娇气,不要说你只是这么打开它,就算你将它拿到水里去洗都没事。”
“啊,真的假的?”何必不信。
李慧道:“1962年4月,东北地区的□□向社会征集像书法、名画等各种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这条新闻一出来,大家都十分踊跃地联系专家,将自己家的珍宝拿去鉴定。家住长春市的李玉琛老汉听说此事,想到了自家灶台上面挂着的一块挡灰尘的破布帘子。这块破布,已经挂了10年,上面布满了灰尘,只有在破布最下角的地方,露出了一块暗黄、暗红混合的色调。于是,李玉琛把这块破布取了下来,看看能不能换来20块钱。虽然李玉琛知道这块破布的来历,是自己从伪满洲国皇宫里顺出来的,但他也没抱多大希望。因为很多年前,他曾把破布和它的包装盒子,一块去卖过。结果,里面的破布没人要,精美的包装盒倒是卖了钱!让李玉琛没想到的是,文化站的专家们看了这幅“破布”以后,高兴坏了,认为它是上了年代的一幅绢本画,尤其是上面写着乾隆的题字《文姬归汉图》,更是让专家笑得合不拢嘴。李玉琛老汉于是得到了160元的奖励,这笔钱也是当时奖励最多的一笔钱。这幅绢画,洗干净上面的油污灰尘后,经过专家最后鉴定,确认就是金代画家张瑀所绘的《文姬归汉图》,是一幅稀世古画。”
李慧说起这些文物故事来,那是头头是道,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