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抓走,这个朱文奎都没有做什么动作,现在他朱祁钰已经坐稳了皇位,就连广东的黄潇养叛乱和麓川之乱都已经平定了,他就不相信这个朱文奎还敢掀起什么风浪来。
兴安劝道:“陛下,此事不能这么想。”
“你是说担心有人假借隐太子的名义起兵叛乱?”朱祁钰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的确,朱文奎不算什么,一个流落在民间的皇家子弟而已,但问题是他的身份太特殊了。
他是建文帝的皇长子,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大明皇位的人,朱棣是起兵靖难,实际上属于谋逆,所以一旦有人以朱文奎的名义起兵,那朱棣这一脉的后人,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就没有那么强了,尤其是在自己的皇兄朱祁镇出了土木堡之败后,多少人都对他有所不满,不然满朝文武也不会立刻推出自己来当这个皇帝。如果自己这一脉的正统性被质疑,那秦王一脉和晋王一脉就有可能学太宗皇帝起兵叛乱,毕竟一个藩王和一个皇帝比起来,还是皇帝更有诱惑力一些。
兴安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若是有人起兵谋逆,陛下该如何应对呢?也先南下还抵抗不抵抗了?若是抵抗,逆贼就有可能坐大,若是不抵抗,那就违背了太宗皇帝留下的天子守国门的遗志,陛下的皇位一样不稳。”
“所以,朕最好的选择就是在有人利用朱文奎之前先找到他,把他控制在我的手里?”朱祁钰问道。
隐太子?
朱祁钰并没有听过这个人,表情淡然地问道:“隐太子,那是什么人?”
一旁的兴安却是脸色大变,震惊地看着卢忠问道:“你真的得到了隐太子的消息?”
朱祁钰看到兴安如此震惊的表情,也是愈发好奇起来,问道:“兴安,隐太子是什么人啊?朕怎么没有听说过?”
他压根就没往‘隐太子’这三个字上想,还以为说的是一个姓尹的人呢!
兴安低声解释道:“隐太子乃是建庶人的长兄。”
“建庶人?那是谁?”朱祁钰还是没听说过这个人,历史上也没做出过什么有名的大事啊!
兴安继续解释道:“建庶人名曰朱文圭,乃是建文皇帝的次子,如今被囚禁在凤阳,隐太子是他长兄,也就是建文皇帝的嫡长子,名曰朱文奎,民间称之为隐太子。”
朱祁钰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建文皇帝的儿子啊。”
兴安点点头,道:“正是。”
“所以说当年建文帝并没有烧死在宫中,而是逃了出去?”朱祁钰问道。
历史上的建文帝可是在太宗朱棣攻破南京之后放火自杀的,这在正史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这是明史上被明确记录下来的。
虽说后世许多人都认为,明史的可信度并不高,但是朱祁钰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女真人没必要去黑一个对他们有恩的人,正是朱棣在位期间,大明才把女真诸部落纳入纳贡体系之中,赋予了他们入朝纳贡的机会,甚至建州卫都是朱棣下旨设立的,并赐予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物,让女真人有机会安定下来,最后在数百年之后推翻大明,入主中原的。
虽然明史是这么记载的,不过民间一直在传说,太祖朱元璋的第一谋士刘基刘伯温在临死之前给他留下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一整套和尚的东西,袈裟、僧帽、剃刀、度牒等僧人所需之物一应俱全,这玩意朱元璋没用上,却被他的太孙朱允炆用上了,在城破之时剃发易服,逃得一条生路。
明史纪事本末中就有记载: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