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0 章(2 / 3)

。省试提前十目任命主考官,然后浩浩荡荡一两百名官员入贡院,锁院出题,直到五十日后,二月底放榜,这些官员才能出来长长十日里,但凡是有些门道、肯花些钱财或心思,不难在开考前打听到考官都有谁。

举子们会竭尽所能打听权知贡举、权同知贡举们的喜好,以图考场上投基所好,得到青睐。

正月初九,朝廷任命省试考官和诸位职官,同目锁院

不出两三目,这份名单开始在举子间流传,到处议论纷纷。

“兵部尚书裴明彦任权知贡举,主管省试命题、引试,最终决定去留育下。

“权同知贡举竟有九名之多,以往也就三五个罢?工部侍郎、给事中、台速官,皆是要官。

权同知贡举类同干副考官

“监试官为左速议大夫余康泉,是个老速官了,朝上没几个人不被他参过本子的,看来今年的省试是要一严到底。所谓监试官,并非监督考生,而是监督考官和场内诸事

“参详官十九人,多出自于秘书省、礼部、国史馆和国子监,好一群精详工拙的官员.....我怎越读越觉得今年的阵仗格外大?参详官类同于覆判卷官,所有初评后的卷子,皆会由参详官们再读一遍

“点检试卷官三十二人,中规中矩。

“可别这样说,书写时谨慎些为好,莫潦草难辨,直接被他们朱笔叉了去。

点检试卷官负责初审卷面,合格者送往誉卷、对读,送回来后,再由他们初定卷子等次。

至于封弥官、誊录官、巡铺官、监门官等帘外官,对举子们的影响不大,所以讨论度较低,只是有人诧异于誊录官竟有一百多人,为人数之最,书房里

看了“考官天团”名单的乔时为,有些意外,他踱步喃喃自言道:“竟是裴明彦任权知贡举......

若是其他官员,兴许他需要打听一番,但裴明彦,乔时为是有所了解的

此人是世族在朝中的头面之一。

姓裴,自然就是山西闻喜那个“裴”,唐时宰相村,天下无二裴。

乔时为坐在书案前,取来纸笔,逐条分析此人

他写道:“其一,联姻。

裴明彦母家是三槐堂王氏,他则娶了博陵崔氏,他的长子亦准备与开封郑氏结亲,可见裴家仍保留着联姻的旧习这样的家族里,裴明彦很难不受影响

尤其是举家族之力才培养出他这么一颗明珠,他不可能抽身于家族之外

所以,裴明彦是不折不扣的世族派,这一点毫无疑问

”其二,主战。

相较于其他世族,五代是裴氏的一部苦难史,燕云十六州的沦陷,逼得他们不得不往东、往南迁徙,山西一大片地盘被大辽占据着,西北边的铁鹞子时不时从云州(大同)进犯。

想要重复裴氏昔日之荣光,首先要收复山西,重回故土

正因为此,裴明彦文官出身,却一直有深研用兵之道,屡屡速言出兵,提出了不少治边良策。

”其三,有才。

裴明彦是探花郎出身,这样的名次绝非单靠家族而来,因为在裴明彦以前,裴氏在朝中并无大员

乔时为听黑脸老儿提起过,裴明彦是个脾气很差的人,胆大妄为,敢在朝上摔笏子与官家叫板。

有一回,相州传来战报,说是边境军夜袭辽军,掳下辽敌二十二人。

官家一听,觉得虽是小战功,也应有赏以振军心才是,所以朝上传口谕,赏钱五万,

结果裴明彦站出来,没行礼就破口大骂:“数万大军,区区小功,何值得千里迢迢传回?也不嫌丢人?皇上不罚反赏,是想让所有边军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