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很不开心!
……
和欲言又止,忍住了。
几秒之后,是山呼万岁。
宫里最新鲜的消息,除了吹牛获得精神满足之外,还可以获得物质实惠。
于敏中出列,笑道:
乾隆笑道:
……
大臣们连忙摇头,即使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太和殿内没有傻子。
待会下了差,出去喝酒可以吹一波。
于敏中老神在在,不知道在想什么。
京城有很多人愿意花钱打探一手消息。这种行为没有谍探细作嫌疑,因为封疆大吏、晋商都会派人驻京,专事结交人脉,打听消息。
太和殿鸦雀无声。
很多人对此大捷保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王望是个什么货色,大家伙心里还是有数的。
兵部尚书出列:
顺着这件事,乾隆很自然的询问道:
“各地调兵进展如何?”
兵部尚书早有准备,立马流利的禀报:
“云南广西绿营2万,土司蛮兵5000,已抵达湖南彬州。贵州绿营2万,已抵达湖南常德府。厄鲁特蒙古马队5000,喀尔喀蒙古马队3000,应于半个月后抵达湖北襄阳府。吉林八旗黑龙江八旗盛京八旗共计15000人,已行至直隶保定府。”
“另扬州府仪征县江北大营聚兵6万,淮安府有淮西新军5万,骁骑营汉军马队5000。”
……
乾隆听的频频点头,又追问道:
“索伦兵呢?”
“索伦兵2000和关外驻防八旗一起行军,已至保定府。索伦首领请求朝廷先拨给弓箭盔甲,他们暂时拿不出银子购买。”
“朕非不通情理之人,先赊着吧。待凯旋后从军功赏银里抵扣。兵部严令各部,抵达预定地点后绝不可轻易言战,当修筑深壕坚垒,无令出战者,虽胜亦罪。此次必倾全国之兵,如泰山崩顶之势扫平江南。”
“皇上圣明。”
和兼着户部尚书,此时不得不出列:
“皇上,奴才请明确各部大军的粮饷支应范畴。”
这话一出,
太和殿内骚动起来,要钱,这可是大事。
乾隆的说辞模棱两可:
“户部支3成,其余的各省协饷,再让士绅商贾们积极捐输,监生和候补缺可以放出部分。千难万难,军饷不可拖欠,否则国法不容。”
……
一名御史突然出列,语出惊人:
“臣斗胆,请准江西福建各地士绅筹建团练,以乡民守乡土,协助官兵进剿。”
乾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胡言乱语,狂悖无状,京城容不下你,到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去做个知县吧。”
此人面如土色,跪地谢恩。
他望了一眼于敏中,只见那道背影岿然不动。心中默叹了一口气,黯然退出了太和殿,退出了紫禁城。
此生,已经注定了。
而老迈的于敏中,慢悠悠出列提了一个颇为意外的建议:
“臣请增加江西乡试中额。”
所有人的反应都很大,有诧异,有佩服,有焕然大悟,有若有所思。就连乾隆,也眼神复杂的瞅着这个老家伙。
……
每个省乡试能够考中多少个举人,朝廷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个名额就称作“乡试中额”。
就拿江西举例,乡试中额是94名。和浙江、福建的中额大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