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祝枝山到底不如他罢了。
岂知祝枝山一听这话,突然又停步,倒是吓了唐寅一跳。
“大明有你唐寅,哪里还有我祝枝山一席之地?我若不走,等着被你取笑么?”
“祝兄,此话非也。你是我唐寅的挚友,又岂会轻视于你。”
朋友之间,左右不过相互逗弄。
唐寅一惯雅痞,这点祝枝山很了解。不光是他,就连同为好友的文徵明等人都被打趣过。
因此祝枝山并不是真正生气,他语气放了和缓:“当真?”
“自然。”唐寅挑了挑眉。
“陪我去魏晋,去不去?”见状,祝枝山顺水推舟,故而有意试探。
岂知唐寅并不上他的套,只看着他笑,不说去,也不说不去。
见他如此这般,祝枝山顺手将扇子反拿,用扇柄抵了一下他的胸口:“说话,到底陪不陪我去?”
唐寅被问得紧了,也只好淡淡回了一句:“不去。”
因他料定祝枝山听他的话,所以怎么答复都行。
“那你怎么样才肯去嘛!”祝枝山终是急了,便无奈道。
还别说,他越是着急,唐寅就越是淡定:“除非竹能结果,水能上流。”
祝枝山自知文采不及他,找不出反驳之词,只能顺嘴一说:“真不去?”
“要去你去,我唐寅可不愿随波逐流。”唐寅绕过祝枝山,自去。
他并非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唐广德只是苏州的一个普通商人,经营酒肆为生。故而伯虎从小在市井里长大,见惯了酒肉贩子堆的事情。
幸运的是,纵使身边皆是鱼目,他也绝不苟同。如今大明注定要亡,众人皆是纷乱不安,随波逐流便又成了一种趋势,却是无人顾及国家安危。
白居易尚且生在盛唐,却也有过曾为写诗,在寒冬雪夜里跪求一字的经历。而同样生在盛唐的李白,随口一吟就是千古绝句。
如此,人各有烦恼。就算百姓们到了盛唐,暂时解决了生计问题,也都避免不了会出现新的问题。
大明摇摇可危,他既是大明的人,就要与国家一起共存亡。
“哎算了算了,那吃酒去。”祝枝山到底拗不过他,也只得作罢了。
天幕还在继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只可惜唐寅只能阻止一个祝枝山,却阻止不了更多的人。
整个大明,百姓们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在得知人口暴增了八百万后,高兴的直接从龙椅上弹起。他想了想自己在天幕上所发出的言语,不过短短一句话而已,大唐人口就一下暴增了八百万!
他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
只见开国大将尉迟恭率先上前:“恭喜陛下,咱们大唐人口一下增加如此之多,简直是可喜可贺呀!”
尉迟恭官至右武侯大将军,以勇猛闻名,所以说话很是直率。
待他说完,文臣房玄龄方恭贺道:“陛下治国有方,如今大唐盛世天下皆知。诸国百姓纷纷向往于此,致使大唐人口添至八百余万,是以,这全是陛下的功劳!”
房玄龄话音刚落,文臣武将们便齐刷刷跪地叩首:“陛下圣明!臣等佩服!”
李世民满意地把手一挥:“诸位爱卿快请起!”
他大为感慨:“其实朕也没有料到,竟会有这么多百姓选择咱们大唐。”
房玄龄听了默默从地上站起身,拱手说道:“陛下,依臣看,这是天意。”
“哦?此话怎讲?”李世民看向他,等着他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