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皇兄,那么他应该也是宇文邕的弟弟吧。我微微瞥着这个说话中庸谦恭的男人,却不料,正与一个眸光不约相撞。
透亮的墨眸朝着我递了个眼色,同样为臣的他为何这般地不屑于殿下的这个辩驳。莫名地,周围之人针针锋相对的声音轻淡下去,他的薄唇微微动着。就看着那唇型,我就知道他又在占我的便宜——比翼鸟,连理枝。
“哼。”我轻轻地哼了一声,蹙了蹙鼻,回击着他。未料,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尽被身旁的他发现了,因为就在那一刻,他打断了殿下喋喋不休的争论:“卫王,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宇文直立刻移了投在我身上的那个眸光,起身回道:“皇上,臣弟已多年不征沙场,所以,不敢妄言,只是近几年大冢宰一直尽心尽力,多次率兵亲战,交予他此些权利,也不为过。”
“卫王。”那位独孤将军不满地喊着宇文直的封号。
“朕意已决,各位爱卿不必再议!”
他笃笃而出的话,让殿下站着的各位大臣,将所有的微词吞入肚中。而那位得势的大冢宰立刻浓眉高挑,唇露得意之笑。
“今日是朕的婶母,大冢宰母亲阎夫人寿辰,朕希望所有宗室王族都能前去恭贺。”
“谢皇上。”
“朕昨日收到河州刺史加急奏折,河州已经多日暴雨,恐有水灾之危,朕决定秦州总管府拨州银,迅速征兵一千至河州,助河州刺史王杰共管黄河水道。”
“皇上爱惜百姓,实我大周百姓之福。”
那位大冢宰立刻提了提嗓子赞道,随后便是一堆大臣们俯首共赞:“皇上英明。”
这也是自刚刚上朝是那句“皇上万岁万岁万岁”之后,最和谐的一句共鸣了。古代臣子还真会拍马,居然还能保持如此整齐的一致性。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差点就笑了出来。
“众爱卿,朕稍后要为婶母寿辰亲备贺礼,若无事上奏,那就退朝吧。”
“皇上,臣有一事相奏。”殿下一位温文尔雅的大臣开了口。
“贺拔爱卿请讲。”
“突厥木杆可汗使节五日之后就将到达长安,不知该用何种礼遇相待?”
“朕的皇后是木杆可汗之女,可汗便是朕的岳父,即便只是使节,也应已国礼相待。”
“是,皇上。”
原来,他的妻子是突厥人,还是个公主,真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我撇了撇唇,心里一阵不快之意迅速涌上。
“退朝。”一个太监的声音给早朝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