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那碟桂花糕不是为了保证毒死宋婉时万无一失,那就是特意为蕊心准备的。
如此来说,便是有人故意的。
只是,这个人,难道真的是白彦安?
白彦安为何毒死她和蕊心?他既然承认是他下的毒手,又为何污蔑是蕊心帮了他?
宋婉想不明白。
她自认为对白彦安真的不薄,那些市井传闻中她对白家的优待都是真的。
至于她为什么对白家另眼相待,主要便是因为白彦安的哥哥白瑞安。
当年在与漠北的大战中,白瑞安替她挡过一支箭。
箭伤不算重,只是射伤了胳膊。
但是,若是没有白瑞安,那支箭将刺穿宋婉的心脏。
大战结束后,宋婉论功行赏,曾问白瑞安想要什么。
钱?权?
还是想当将军?
白瑞安却苦笑着说:“卑职家世微末,钱财易得,却无人守,或恐招祸。”
“权虽可得,孤掌难鸣,也恐招嫉恨。况且,以救命之功换来的官职,又能得别人几分敬重?毕竟卑职本身就没有什么济世之才。”
“将军?卑职几斤几两重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若当将军,怕跟着卑职的将士都要死不瞑目。卑职无才,却不想害人。”
“公主大义,卑职就不以德报怨了。”
白家在京都里,确实算不得什么入流的权贵之家。
不上不下的位置。
四品京官说来好听,在地方上可能还有点震慑力,在京都这个豪门如流的圈子里,但凡有点实权的,都可踩一脚。
况且白瑞安说的也是实话,他确实能力不足,因着读书不行,才选的从军这条路。
可是这条路也不好走,他脑袋不够用,担不得重要职位。
宋婉当时想了想,也便作罢。
不过白瑞安这个人的实在,倒是让宋婉印象深刻。
她想着,以后若是有合适的职位,比如那种只需要踏实努力,不需要动脑子的,便将白瑞安调回京都吧。
也算是报了他的救命之恩。
因着这一层关系,宋婉回京后,专门派人去白府调查了一番。
这一调查不要紧,倒是让她发现了个人才。
那就是白彦安。
白瑞安这个哥哥文不成武不就,白实这个父亲也是资质一般般,但是白彦安却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据探子回报,白彦安读书很有天分,在学院的时候每次考试都是甲等,但并不是读死书,他写的治世策论曾经连铭山书院的院长都夸赞过。
铭山书院是与国子监齐名的大明高等学府。
铭山书院的院长更是当代大儒,知识渊博,博古通今。
能得他一句夸奖,此人定是不凡。
如此看来,白彦安本应是个得志的少年郎。
若不出意外,二十岁的时候,白彦安应该在那一年的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
可是,他在考试前半个月,因不愿意将自己的书稿外借,得罪了右相谭林的儿子谭文博。
谭林使了手段,给白彦安安了个抄袭的名声,让他从此之后再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白彦安因为此事大受打击,之后就很少再出院子了。
因着这件事,原本靠着父亲还能在京谋个小职位的白瑞安才迫不得已从了军,想着在军中有所建树。
可是白瑞安在军中也时常受排挤,郁郁不得志。不仅白瑞安,连白实在朝中也是过的艰难,如履薄冰。
一晃四年过去了,白家的气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