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你回家一趟,听一听你父亲怎么说,怎么做。”
“你不动声色地听完,回来以后,一字不落地全告诉朕。”
“朕要知道你父亲的一举一动。”
刘诗语心中巨震,怕啥来啥,他们都把自己当奸细,想通过自己探明对方的计划。
自己为何如此悲催,父亲逼自己,夫君逼自己,难道他们就不为我考虑一下,我是孕妇啊,怀胎六甲啊!
一方面是父亲,一方面是夫君,他们就像两座大山,把她夹在其中,使劲挤啊挤地,完全不顾她的死活。
刘诗语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李元基的无理要求:“你夺权,臣妾支持你,你想打倒谁都可以。只要朝堂需要,天下百姓需要,你只管按你需要的做事就行。”
“你是皇帝,要施仁政。臣妾还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君主靠夺权生活一辈子的。”
“古来圣贤明君,全是仁义的君主,臣妾劝皇上,要有仁慈之心。”
李元基翻翻白眼,一脸不屑:“哦,朕杀尚书,你支持,朕要针对你父亲了,你就劝朕施仁政?不还是劝朕放过你父亲吗?”
“你有想过,这十年来,你父亲可曾放过朕一马?”
“他与太后把持朝政,相互夺权,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是朕一把一把将这江山又缝补完整。”
“朕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你却劝朕施仁政?你为何不劝你父亲放弃丞相之位,告老还乡,回家贻养天年呢?”
其实,刘诗语真想大声告诉李元基,她确实劝过父亲不要得寸进尺,可她不敢说。
她怕她一说,皇上知道丞相的详细情况,对父亲更为不利。
父亲与李元基斗争中不幸失败了,是他能力不够,怪不得别人。如果是她泄露消息而害死父亲,她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自己的。
世上哪有作女儿的害死父亲的道理?
所以,她无论怎么选择,都是前后无路,左右为难,倍感煎熬。
父亲逼她,夫君也逼她,她有什么能力帮助他们呢?双方都是至亲,手心手背都是肉,让她怎么取舍?
她无法取舍,无论怎么取舍都是错,只能任其自然发展。
刘诗语迅速眼泪汪汪的,委屈万千地说:“只要皇上施仁政,天下英才自然投奔皇上,为皇上所驱使。”
“有天下英才的帮助,皇上还发愁斗不败一个权臣吗?”
“皇上千万不要缘木求鱼,与天下百姓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天下百姓期待仁君,而不期待逞勇好斗,嗜血残忍的皇帝!”
李元基想了想,她说得好像有几分道理,表扬她几句,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坤宁宫。
既然无法从皇后那里得到丞相的情况,那就只能利用锦衣卫和暗卫,让他们多费心思,多刺探丞相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