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啊!
于是这帮国子监的学子们,在李文忠的操练下,已经颇有些大头兵的气质了。
朱元璋上位后,对于士人也就那样。
可是为官一任,时间短了是看不出来太多能力的。
“不过千余人,费不了太多的心思。”李文忠好歹是独立指挥数万人马的大将了。
尤其是朱元璋扩招国子监的学生,那也都是拿来当预备官员使用的。
是龙是虫,朕给他们三年的时间。
“咱试着戴这个玩意照镜子看着挺不赖,让你大侄孝顺咱的。
“嗨。”李文忠随意的摆摆手:
训练达标的两千余人,只要能出个二百人,朱元璋就觉得自己赚大发了,王布犁这个点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太子朱标是紧随其后。
因为他一直都是实用主义的代表。
朱元璋脚下生风,飞快的走过人群到达搭建好的平台上。
这次组织的更加有规律。
“大哥,原来如此啊。”
朱元璋不要只会读书不会做实事的废物士人,他要的就是能干事的官员。
对于这帮被选中的学子而言,大明皇帝能够亲自来给他们送行,回头简直是可以拿出来吹嘘的。
故而一个个的都十分的激动。
毕竟他们也算是前期被千挑万选的,后期也是被狠狠操练一番没有落队之人。
对于眼前这个结果,他们都是付出过一定的努力。
所以才会倍感珍惜以及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天子的重视,从而干出一番事业,平步青云,将来也能坐在宰相的位置上。
不仅仅是皇帝来了,台下那一流的高官,丞相以及六部首脑还有大都督府的官员,都来观礼了。
这种牌面可丝毫不亚于中皇榜的进士!
朱元璋站在台上,瞧着这帮朝气蓬勃的学子们,不仅感慨万分。
大明朝廷到了目前这个情况,积蓄一大批有干事能力的官员出现,以备将来能够顶替更多的位置。
如此才能更好的实行他的计划,让朝政能够顺利上传下达。
胡惟庸对于这帮肯吃苦的学子倒是有那么一丝的警惕。
这帮人也有主动加入他淮西集团的人,但都没有能忍得住诱惑,开始跟王布犁那里证明自己。
虽然陛下停了科举考试,改为察举制。
许多士子当官的权力落在了他这个丞相胡惟庸的手中,但胡惟庸也并没有太过分。
除了淮西集团之外的学子,全都被他压制,在这方面是一视同仁的。
国子监的这些学子,便不可避免的走了王布犁给他们设置的道路。
国子监的地盘,胡惟庸是没法把人给插进来的。
皇帝自己亲自设置校长,其余夫子大多都是浙东集团的读书人,在这方面他们是有着极大的优势的。
大明朝廷后续官员的储备问题,朱元璋极为有先见之明,根本不给胡惟庸大规模插手的机会。
除非是那些学子主动攀附胡惟庸,想要更快的当官。
朱元璋今日站在高台上,非常慈祥的让那些学子都坐在马扎上。
嘴里说着对他们一路北上辛苦了,趁着这个时间好好歇歇脚。
今后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之类的,惹得诸多学子纷纷感慨皇帝是好人啊。
毕竟天子他都主动心疼我了!
我辈读书人如何能够不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年轻的学子们就是容易冲动,也会分外感性,保持清醒的人也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