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站在她身边那个看起来比较清秀的青年。
他名叫冯三鼎,广东恩平人。
少时家贫,从小向往能在天空和海洋自在遨游。
平素喜欢观察诸如蜻蜓等各种飞行动物,喜好制作竹蜻蜓、风筝、车船等小手工。
得益于贫困生扶持政策,顺利通过考核后,有幸入读山河书院墨子学院,潜心研究飞行器械,立志要为大明造出飞天神器。
在他的住处放满了手工作品,以各种风筝和竹蜻蜓居多,尤以竹蜻蜓为甚。
说是竹蜻蜓,其实材质并不局限于竹子,当中还有铁制桨叶等,单翼和多翼桨叶都有。
他认为目前最可能实现独立飞行的方式就属竹蜻蜓结构。
一直以来他都纠结于如何在空中为这竹蜻蜓的旋翼提供持久动力的问题。
火牛的发展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不过要有足够的燃料存储空间来保证火牛的持续运转,飞行器的主体就太过庞大,重量严重超标,需要造更宽更长的旋翼。
这样的设计显然很不合理,他只好放弃这个方案。
直到柴油机的出现,才给他再一次带来了希望。
于是,他向学院提出了飞行项目立项申请方案。
经过院长薄珏和其他教授数番论证后,认可了项目的可行性,并组建了以他为带头人的飞行项目组。
于是,冯三鼎带领项目做了许多小型飞行器模型,在机身设计、柴油机大小重量、旋翼长度、宽度、硬度等多方面进行了试验尝试。
其间,传来陆霏儿将柴油机螺旋桨装入小船造出了柴油动力艇的消息,给他们的飞行项目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而他们也通过不断的尝试努力,终于造出了第一台各方面部件参数最科学组合的飞行器,取名蜻蜓一号。
今天便是蜻蜓一号进行首次载人飞行试验的日子。
陆霏儿团队在早两天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回山河书院观摩学习。
他们毕竟是研发出了柴油机的团队,冯三鼎也非常高兴地邀请他们参与设备的检查调试。
这时,围观的人群一阵涌动。
“院长来了!”
学生们顿时让开一条。
薄珏领着一众教授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冯三鼎等人的身旁。
薄珏眼中尽是欣赏:“三鼎,试验准备工作进行得如何?”
冯三鼎严肃中带着兴奋:“报告院长,所有设备已检查三遍,一切正常,可以正式进行试验。”
“很好。”薄珏围着蜻蜓一号又转了一圈检查完毕后,拍着冯三鼎的肩膀:“你这防撞服没问题吧?”
此时的冯三鼎穿着厚厚的白色防撞服,块头看起来差不多能跟一旁的陆霏儿有一拼。
他闻言信心满满地拍着胸脯:“院长放心,这防撞服厚得很,没问题!”
薄珏:“很好,一切以安全第一,若是发现不对劲,第一时间跳机,不用管飞行器。”
冯三鼎:“是!”
陆霏儿在一旁跃跃欲试:“师兄,要不这次试验让我来吧。”
冯三鼎:“那可不成!院长说了安全第一,你们谁都没有我了解蜻蜓一号,第一次试验必须由我亲自来!”
开玩笑,咱捣鼓出来的宝贝,第一次必须由咱来开红。
薄珏:“陆霏儿不得胡闹!”
陆霏儿不敢违逆,但还是争取道:“那就让师妹我为师兄发动柴油机吧!”
冯三鼎:“这个可以有,那就由劳师妹了。”
薄珏:“那就这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