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华歆、鲁肃、诸葛瑾和严畯等人时常探讨军政,华歆受益匪浅,同时也有心牧守1方。
他本为豫章太守,有执政1方的经验。
严畯、诸葛瑾见状也各抒己见。
张绣、刘晔、鲁肃也忍不住发言。
~
1时间中军帐内人声鼎沸。
赵旻挠了挠头。
他心道:老子是不是太苟了?老这么下去确实不是办法…
于是乎…
赵旻清了清嗓子,制止了众人继续发言。
“诸公,既如此,旻便索性于今日授官。”
他其实早该如此。
“子敬暂任卫将军司马,子扬(刘晔)暂为卫将军府长史,子瑜(诸葛瑾)及子山(步骘)同为卫将军府主簿,曼才(严畯)与元直(徐庶)为从事中郎,翼德将军为偏将军,辅弼豫州牧玄德公。
余者如仲德(程昱)、公仁(董昭)、颜良3位,暂任原职不变。伯宁、元龙、季弼3人(弘农3人组),待我攻下许都,1切皆由天子定夺!”
中军帐内,众人纷纷行礼谢恩,心中充满信心。
幕府司马相当于太尉,长史相当于司徒,主簿职责比较杂,相当于尚书令、司空兼少府,从事中郎相当于9卿中的太常、郎中令、廷尉、卫尉加太仆。
虽说这些官职不高,但这都是可由汉帝刘协批准的正规官职。
况且…正所谓水涨船高,赵旻将来若如周公1般正式执掌大权,他麾下这些首批跟随他的文武重臣,职位至少也是9卿、前后左右将军。
刘晔、鲁肃2人,位列3公问题不大。
曹家父子加袁家曹叡不懂如何用刘晔没关系,赵旻懂。
单论战略眼光和战略布局这两点,刘晔绝对算汉末3国1哥,比荀彧、诸葛亮、6逊还要强。
正史中的郭嘉虽也颇为了得,但绝没有《3国演义》中那么神。
若按照正史排序,郭嘉排不进曹操谋士前5,其人后世评价还略逊于刘晔。
水淹下邳这种罔顾百姓性命之计,连腹黑男赵旻都不敢用,能用者惟有曹阿瞒。
这等毒计,郭嘉、荀攸这两名出身士族之人想不出来。郭嘉、荀攸及曹操3人各自本传,也证明此计确为曹操自己想出。
读者身
赵旻的水攻,只局限于战场方寸之地;曹阿瞒淹的却是整座下邳城,而且,注意,《武帝纪》记载为月余!洪水漫城月余,细思极恐,惨绝人寰!
郭嘉遗计定辽东?拜托!若非张8百大发神威,阵斩蹋顿,曹老板非死在白狼山不可!这1战,曹老板惊出1身白毛汗。
回许都后,曹阿瞒便道:操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意为:我这次打赢了纯粹是天命,不应该冒此大险,你们的建议是对的,以后不要怕给我进谏。
官渡之战郭嘉使的全是上不得台面的诡计,曹操最终能获胜,荀彧要居首功,使出偷袭袁绍粮道计谋的荀攸居次功。
甚至,稳守鄄城、防备袁绍出兵青州的程昱,也比郭嘉功劳大。
罗先生之所以吹郭嘉,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和渲染曹操1方谋士有多了得,所以大耳朵刘备前期狼狈至极便显得理所应当。
言归正传。
临时授官、稳定麾下及客将张飞之心后,赵旻复又开口。
“徐州、兖州东北诸郡国有宣高坐镇,诸公无须忧虑。此外,弘农、关中有伯宁足矣。
~
是以,待此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