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二十八章 车中对,孰之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八章 车中对,孰之罪(2 / 3)

钟繇先父钟迪、叔父钟敷无法出仕、报国无门,而且导致许多士人和太学生被杀。

这次党锢之祸,直接毁了东汉立国根基:士族。

若非钟繇族父钟瑜视钟繇如己出,倾尽全力助钟繇求学游历,哪里会有如今的大汉司隶校尉钟繇?

所以,钟繇内心实则极为纠结。

钟繇闻言后脸色微微1沉:“非止如此,因灵帝卖官鬻爵,致使两千石尽为贪官,黎庶深受其害以至民不聊生,方才有黄巾之乱也!”

汉灵帝卖两千石之9卿、司隶校尉、太守,明码标价两千万5铢钱。出如此高价买官之人,图的又是什么?

所以,贪官污吏1时之间4虐横行,以至于民怨沸腾,这才有了黄巾之乱。

老百姓既然活不下去,不反特么的,难道还要任人宰割不成?

赵旻再次摇头:“元常先生谬矣!灵帝归灵帝,大汉归大汉。黄巾之乱,非止灵帝1人之过也!皆因诸名门望族为虎作伥耳!

郡县盘剥黎庶,当地名门望族不思安定黎庶、反对,反而趁机贱买其田亩,压榨其劳力,是以,黄巾之乱,岂独灵帝之过乎?颖川钟氏,恐亦助纣为虐焉!”

汉灵帝巧立名目,增设多种赋税大4敛财,各郡县在征税时加收赋税中饱私囊,这两者固然可恶…

但是,士族落井下石,趁机兼并庶民土地,甚至瞒报丁口,彻底断送了庶民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难道就不可恶吗?

大汉有罪,又岂止是皇帝和官吏之罪?士族之罪,难道就比皇帝和官吏的罪过轻?

所以,钟繇对汉灵帝的怨念,可谓毫无立场可言,甚至这怨念根本站不住脚。

因为,他所在的颖川大族钟氏,同样是官逼民反的帮凶!

钟氏固然是党锢之祸的受害者,但其同样是造成东汉乱世的元凶之1。

简单来说,东汉收税为:舍地而税人,按丁口,也就是家中人口数征人头税。田税是3十税1,确实很低,但丁口税却是固定的。

丰年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还可缴税,荒年呢?

老百姓只能卖地缴税。

那么问题来了:地没有了,如何生存?来年如何缴税?

老百姓只有两条路可走:或依附士族成为农奴,或逃亡为流民,而不管哪种,这户人家家破人亡只是迟早之事。

当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老百姓活不下去时,他们不反才怪!

而东汉朝廷税收越来越少,养不起太多军队,只好依赖士族平乱。

张角死后,东汉各地造反不绝,其根源皆在于此。

士族豪强势力越来越大,征税越来越少的大汉却越来越穷,这就是后世常说的“国弊家丰”,也是造成东汉乱世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兼并土地的士族,确实是东汉灭亡的凶手之1。

赵旻这番话,对钟繇而言,不啻于振聋发聩。

因为钟繇根本不曾意识到,钟氏居然也是造成当今乱世的凶手之1。

做为地主阶级,思想先天存在局限性的他,根本认识不到这1点。

皇帝和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士族贱买庶民土地让庶民有钱缴税,再反过头压榨无地庶民的价值…

这种在后世人看来是人吃人的恐怖之事,在钟繇看来,却是天经地义之事。

见钟繇瞠目结舌,赵旻适可而止,抱拳温声道。

“元常先生请恕旻冒犯之罪。此事暂且揭过不提,而今乱世持续十余年,天下人心思定,元常先生何不痛定思痛,助天子定此乱世,以求3公之重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