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手下杀害曹操故人乔玄的侄子乔瑁。
乔瑁,故太尉乔玄族子。乔玄与曹操是忘年至交,曾多次夸耀曹操前途无量,并以家事相托。曹操亦对乔玄尊敬感激,曾在建安7年(202)派人以太牢(牛羊豕各1)礼节祭拜乔玄。
注:豕,即成年猪。幼猪称豚,大猪称彘。
(建安)7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魏书1》
太牢之礼是祭祀国君专用,祭祀诸侯仅用少牢(羊豕各1)。可见,乔玄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
刘岱杀乔瑁,必然与曹操不睦。
看东郡始末归属:乔瑁→王肱(刘岱)→黑山贼→曹操(袁绍)可知,刺史刘岱与袁绍、曹操,当为仇敌关系。
刘岱既死。兖州无主。鲍信身为济北国相,邀请曹操入主。结合上文所述阵营关系(刘岱与曹操敌对),这属于引狼入室,逻辑不通。
而劝说鲍信迎接曹操入兖州者,恰恰是陈宫。此人之事,待有机会再详谈,此处略过。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明府寻往牧之。”宫说别驾、治中曰:“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世语》
。~,
曹操入兖州,驱使鲍信与青州黄巾恶斗。此时吊诡的1幕发生:鲍信消失了。
对,鲍信消失了。既无音信,也无尸首。完全人间蒸发了。
曹操痛哭流涕,对外宣称鲍信已经“壮烈牺牲”。为了断绝兖州官吏的念想,还给鲍信发丧办葬礼。找不到鲍信尸首,曹操便给鲍信用木头雕刻了1尊人像,作为尸身下葬。
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仅而破之。
(曹操)购求信丧(即尸首)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魏书1》
这是很奇怪的。
鲍信作为州刺史麾下的副官、迎接曹操入主的兖州2把手,身份、地位、服装、甲胄必定均为上品。岂有战死沙场,而认不出来的道理?鲍信以国相之尊,位同郡守,2千石的高官,他所认识的人和认识他的人也必然不少。又岂有找不到尸体的道理?
唯1的解释,就是鲍信死于非命,而且尸体被秘密处理了。大概率是被杀后秘密掩埋了。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济北国相在战斗之后凭空消失的结果。
如果看曹操的进兵路线,就更加有趣了。
曹操恶斗青州黄巾,主战场在寿张县以东。曹操并未1鼓作气击溃敌军,也未断其粮道逼降敌军,而是在鲍信死后,把青州黄巾向济北方向驱赶。
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没错,济北方向,就是鲍信的治所。
(曹操)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力战斗死。(复)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3十馀万,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魏书1》
曹操将青州黄巾的溃军,驱赶至济北国,之后彻底击溃,收降黄巾余众3十余万,选其精锐编练“青州兵”。这也是曹操天下布武的第1桶金。
为什么曹操要将青州黄巾驱赶至济北、才施以痛击呢?因为济北国相鲍信已死,曹操是要假道伐虢、顺路接收失去主君的济北国。
兖州刺史刘岱的东平国;济北国相鲍信的济北国;任城国相郑遂的任城国。兖州3国,初平3年(192)皆被曹操接收。
刘岱、郑遂、鲍信,3人按史书所载,皆死于青州黄巾之手。刘岱与郑遂死因基本无疑问,而鲍信之死,就着实耐人寻味了。
结合先前云某对死于青州黄巾之刘岱“死而复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