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点齐1曲5百余精兵,高声道:“诸位猛士,我等此番夜袭,或将不复归矣!何人生惧,可即刻离队随徐将军作战,辽绝不为难!”
兵卒们齐声道:“仆等愿随张将军死战!无怨无悔!”
面对这5百余名视死如归的壮士,张辽胸中豪气陡生。
“诸位尽管放心,但教我张文远1息尚存,必保诸位安然凯旋!”
5百余壮士齐声高呼:“仆等绝不负将军厚望!”
就着火把微光,张辽深深凝视着这5百余壮士坚定的目光,咬紧牙关,用力以枪纂顿地,霍然转身,翻身上马,高呼1声。
“誓破延津寨!”
其人身后,5百余壮士整齐的呼喝声,回荡于这片被暗夜笼罩的寂静旷野。
p
“誓破延津寨!”
张辽大喝:“壮士们,随我冲!”
在这1刻,张辽突然想起自己已故的昔日袍泽高顺,以及其人的陷阵营。
他含住树枝,牙关紧咬,心中生出几分决绝:
此战,便让天下人知道,我张文远绝非反覆小人!
他率5百余壮士,衔枚摘铃1马当先而去。
同样衔枚摘铃的徐晃,则率军紧随其后。
张辽1彪军马行至寂静无声、惟余几点火光的延津寨前。
张辽“呸”地1声吐出口中树枝,口中大喝道:“抛钩索,拽寨门!”
上1章给了乐进特写,详细介绍了于禁的情况,这1章咱们来聊聊张辽。
张辽在此时,确实有“反覆小人”之评。
咱们简短截说1下张辽自董卓老贼年代至今的经历。
张辽出身并州豪族。其先世是西汉武帝时的聂1。
虽然张辽本传,称其先祖因“避怨”而改姓;但实际就族望来看,聂氏(张氏)的籍贯并未更改,始终在并州雁门郡马邑县。
(张辽)本聂1之后,以避怨变姓。--《魏书张辽传》
换言之,在“马邑之围”失败后,雁门聂氏并未遭到严重打击,宗族依然可以安居本地。“改姓氏”恐怕仅仅是为了撇干净与聂1的联系而已。
注:聂1是马邑之围(伏击匈奴)的发起人,随着军事行动的失败,聂1也不知所终。
作为聂1后代的张辽,又“少为郡吏”。按东汉郡县吏员被地方豪强把持的传统,张辽无疑是雁门马邑的大族。
(辽)少为郡吏。--《魏书张辽传》
丁原刺并州时,张辽被召为从事。由“郡吏”迁为“州从事”,可知其家世显赫。
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魏书张辽传》
须知,州从事是刺史身边的高级佐吏,可以参与州1级的核心决策。
注:冀州牧韩馥、徐州牧陶谦均有征召“州从事”商讨机要的记载。见《后汉书袁绍传》、《魏书8陶谦传》、《蜀书8糜竺传》。文多不载。
因此,虽然张辽以武勇闻名,却与吕布、张杨等纯粹凭“骁勇给事”的寒门武人不同。
张辽是豪族出身的武人,从地位考量,与赵云相似。这便可解释清,为何开篇之时张辽会对赵旻放水。
因为2者出身情况太像了。
其后,张辽便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之间的势力变换。
这里不再赘述,因为连张辽本人都做不了主。
而当时情势混乱,张辽最后惟有投靠同为并州人的吕布。
张辽参与了诛董卓,他当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