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逊于曹孟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此君奉天子秘诏,心向汉室!
做出此判断之后,身为实际上的丞相,尚书令荀彧便开始密切观察赵旻的1举1动。
荀彧虽与寒门出身的徐庶毫无交集,但其人与老乡司马徽有交情,荀彧借司马徽之口打发徐庶至江夏、汝南游历并不难。
由是,对于徐庶和赵旻那1番谈话的内容,徐庶既然将其告知其人恩师司马徽,荀彧自然也就1清2楚。
以荀彧之智,其人已经可以推算出,赵旻在官渡决战之前,准备达成什么目的。
但其人既然得知赵旻心向汉室,便尽力为赵旻打起了掩护。
从彼时起,荀彧便已将赵旻视作备胎,纳入了自己的考察名单。
得益于故去的颍川8龙、姻亲陈氏、世交钟氏等等颖川士人的影响力,荀彧想为赵旻打掩护,可谓轻而易举。
这正是陈矫带回“陈群”所献之策的背景情况。
诚如赵旻所料,那些策略真正的作者并非陈群,而是荀彧。其人只是假手陈群而为罢了。
待荀彧收到钟繇发回的“潼关之战”战报后…
此事的结果,也在赵旻预料之中。
在赵旻气候已成,而曹操大势已去的彼时,荀彧已无需再藏着掖着。
是以,其人将自己推测出的全部真相,结合征粮不力的情况,1并禀报曹操。
结果便是:曹氏、夏侯氏几名重臣,皆已知晓此事真相,异姓之人则毫不知情。
这就是夏侯惇1时没忍住,要与赵旻拼命的缘由。
这同时也是曹洪想砸罐,来个玉石俱焚的根本原因。
所以,并非荀攸、赵俨和贾诩愚蠢。
恰恰相反,他们能通过自己所看到的表象,而推断得出那些结论,足以证明他们的能力。
还是那句话,谁让赵旻苟到令人发指呢!
最后,荀彧作揖道:“从文甘愿以战马易耕牛,又甘冒奇险奔赴官渡,与袁、曹2贼决1死战,此等忧国忧民之心,彧深感钦佩!”
赵旻深深1揖还礼:“先生言重矣,旻所作所为,皆因深恨此乱世之故耳。
若可早日匡扶汉室,复兴国祚,还天下万民以朗朗乾坤,旻便是粉身碎骨,亦将甘之如饴!”
赵旻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场之人皆为之动容。
皇汉4百年国祚,正统观念深入人心,不提建安2十3年耿纪之乱,也不提建安2十4年魏讽之乱…
自魏代汉,至4百年后的隋唐期间,神州还不断流行“金刀之谶”,也就是卯金刀终得正统这1谶语。
卯金刀,显而易见,是繁体的刘姓。
出身庶族的刘寄奴,开局1条狗…啊呸!开局北府兵,最终能代东晋,便是受益于此谶语。
皇汉正统观念扎根之深,可见1斑。
曹操代汉之心人尽皆知,却始终不敢踏出最后1步,根源也在于此。
综上所述,在如今汉祚犹存之时,赵旻掷地有声地强调“匡汉复兴”,便也使在场众人无不对其人称善。
以是故,不用赵旻开口,荀彧便作揖道:“从文勿忧,公达、伯然、曼成、文则及文谦,由余说服即可。”
言罢,其人洒然转身,唤来守于帐外的军司马,施施然离去。
赵云、娄圭及魏种,虽均已打听明白赵旻于2月至今的所作所为,然而,当荀彧作为赵旻的敌对方,以敌对立场讲述出赵旻的计策时,3人仍不免感到震撼。
赵云不假思索道:“阿旻,公明、文远2人,便由某说服。”
娄圭郑重其事道:“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