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五十四章 功成震河朔,余威定风波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功成震河朔,余威定风波2(3 / 4)

绪。

“某恭喜主公!”

“登贺喜主公!”

来者,正是臧霸和陈登。

赵旻先是因思绪被打断而1惊,随即便大喜。

“宣高兄!元龙兄!官渡黎庶今已安置妥当?”

俩老农颔首。

“主公但请放心,诸县黎庶必可安然越冬。只是,来年青黄不接时,黎庶尚需主公费心。”

这其实已远远超出了赵旻预期。

赵旻的预期是:官渡诸县黎庶可坚持到春耕。

因官渡黎庶已安置妥当,所以关中、凉州可以等明年再行动。

赵旻可以专心对付9江刘馥。

当然,主力是孙策。

赵旻清楚,孙策1旦得9江,便必将攻江夏。

而以刘表和张绣的交情…

此事的可操作空间极大。

赵旻回过神,向2人抱拳道:“宣高,元龙,先随我见过天子,之后再至卫府详谈。”

臧霸和陈登闻言,表情变得有些古怪。

【作者题外话】:尊奉汉室的观念,在黄河流域的影响最大;

在长江流域则次之,在凉州、交州、益州、幽州等边地,则再次之。

从事实上看,率先僭号的汉末群雄,皆来自边地。

比如:幽州的张举、张纯;凉州的宋建;益州的马相与交州的士燮。

至于耳熟能详的阙宣(徐州)与袁术(扬州),僭号自立反而在上述诸人之后。

这无疑是因为徐州与扬州,距离中土更近,受到的王化影响更深。

虽然活跃在汉末舞台上的,大抵是2袁、吕布、曹操、陶谦等外姓军阀,乍看之下4海鼎沸,刘氏消亡;但实际并非如此。

与固有印象不同,东汉政府最初曾组织过“救亡图存”运动。

其主要方式是派遣宗室到各州郡,进行武装镇抚。

宗室掌兵虽是历朝的忌讳,但总好过将天下拱手让给外姓诸侯。

在东汉政府的最初规划中,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陈王刘宠等人,是镇抚关东的核心力量。

至于长江流域,则分别派遣刘繇牧扬州、刘表牧荆州、刘焉牧益州。完整控制长江上、中、下游。

以上人物,是位高权重的宗室。

至于1些次等的刘氏疏亲,比如涿郡刘备、淮南刘晔等人,也曾各自组织过流民武装,进行过镇压黄巾或驱逐匪患的运动。

这群下级宗室,起兵初期,绝不会有割据自立的思想,大抵还是奉“尊汉”的旗帜。

除上述明确见于史书记载者,东汉末期还有大量盘踞各地的中小型刘姓宗亲。

不难想象,这类人物出于血脉立场,也1定曾组织过救亡图存、辅弼汉室的行动。只不过影响不大,故不见记载。

在前文提到的诸多刘姓宗室中,活跃在黄河流域的军阀,有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陈王(陈国位于颖川东南)刘宠、徐州刺史刘备。

这群人物的政治立场,虽然记载模糊,但大抵尊奉天子。

(1)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是酸枣联军的创始人之1,最初与关东诸侯合兵,且尊袁绍为盟主。

袁绍还把家属送到东平国(兖州刺史治)为人质,以示笼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袁绍拥立刘虞为帝的翌年(191),刘岱便杀害了袁绍的铁杆盟友乔瑁(东郡太守),还打算把袁绍的家小送到公孙瓒手里。

由此可见其对袁绍僭逆行为的反感。

(袁)绍与(公孙)瓒有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