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九十三章 西北皆震恐,加急造马蹬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西北皆震恐,加急造马蹬1(3 / 5)

贤冠,身着直裾深衣,随陈登快步进了正堂。

此人正是梁习。

其人本以为,卫将军议事,气氛定然凝重庄严至极,可眼前这众人哄笑的1幕,颠覆了其人想象。

其人心道:莫非卫将军议事,竟如此随和?

梁习心念电转,反应却丝毫不慢。

其人深深1揖。

“某参见主公!”

赵旻挥挥袍袖:“子虞不必多礼!”

梁习起身后,又对堂上众人行礼。

“某见过诸位高贤!”

鲁肃笑着还礼。

“子虞休要见外,你亦为卫府幕僚,与诸君皆为同僚也。”

赵旻这个没良心的主公,终于想起来自己曾将梁习辟为卫府典签之事。

其人笑道:“子虞,旻曾闻诸君多次提及你之大名,今旻欲向荀令君举荐你为9江太守,不知你意下如何?”

梁习不卑不亢、无悲无喜地作揖道。

“习必不负主公之厚望也。然9江郡民以水稻为粮,难以推行两熟法,故习欲向主公求丰收之良策以富民。”

【作者题外话】:朱灵之事详情,之前介绍兖州之乱时曾有解释。

为曹操猜忌者,数不胜数,汉末3国中,曹魏阵营危险系数最高!在曹操手下做事,保不齐哪天眼1闭,就再也睁不开。

孙权腹黑归腹黑,只要不触及其人底线,至少性命无忧。

刘备…刘备没资格任性,他是3国中对待臣属最温和的君主。

你犯了错都不要紧,大耳朵最多臭骂几句便了事,都不1定降职。

黄权1走,带有无数季汉臣属,刘备无人可用,不温和不行。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这1章,既然说到了袁术,咱们聊1聊2袁之争。

2袁争霸,为3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调。

初平年间(西历190-193)是汉末丧乱之初,也是诸侯混战之始。

在此期间,各地被夷灭的大小军阀不可胜计。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王沈《魏书》

其实初平年间的大线索,1共两条。

1条是“关中”与“关东”,即董卓势力与酸枣联军的斗争;

另1条是袁绍与袁术,即关东军阀内部的斗争。

咱们就“2袁之战”的细节入手,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

《3国志》关于“2袁争衡”的记载比较粗疏,仅在《武帝纪》与《典略》等引注中有少许提及。

因为彼时曹操隶属袁绍麾下,为了尽量淡化袁绍的影响,所以《魏书》对初平年间的战争记载,多有隐讳。

袁绍与袁术的斗争,源自家族内部的利益分配。

袁绍、袁术同父异母,均为袁逢子。

王粲《英雄记》中信誓旦旦称袁绍为袁成庶子。

总之袁术为嫡子,袁绍为庶子,且被出继于袁成,因此2袁在宗法上,属于“从兄弟”。

(袁)绍,即(袁)逢之庶子,(袁)术异母弟也,出后(袁)成为子。--王沈《魏书》

需要注意的是,袁术虽是嫡子,却并非“宗子”,也就是嗣子。

因为袁术上面还有个嫡长兄,即袁基。

董卓上洛时(189),袁基已经官至太仆,位列9卿,实际是袁氏大宗的接班人。

如果仔细观察袁绍与袁术的早年记载,会发现兄弟2人,实际都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