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说来,赵旻麾下,如今不乏良将。
荀彧见赵旻蹙眉思忖,当即趁热打铁。
“阿旻,你之计甚妙也,何不遣前将军、文远自河东北上,子龙、公明自壶关谷道斜插,以断并州道路?
再由文谦坐镇河东北部,严防匈奴骑兵抄截我军粮道。如此1来,关中、河东、上党皆可输送粮草、辎重,何愁此战不定?”
总之,在荀彧看来,赵旻这个定海神针是绝对不能离京的。
如今张绣坐镇南阳、李典坐镇汝南、徐盛坐镇9江、于禁坐镇潼关、刘备这个半军阀半汉臣,则坐镇东郡。
此外,关中4关之大散关还有马腾驻守,因此4方诸侯皆被赵旻1方严密守御,而袁绍1时之间也找不到任何正当理由讨伐赵旻。
如今赵旻为忠心耿耿的大汉卫将军,讨伐赵旻,便等同于讨伐朝廷。
“你没戴帽子”这种找茬的借口,当然难以服众,甚至会引得天下人口诛笔伐。
话说回来,出身于名门的袁绍,也不是这种无耻之徒。
诚如赵旻所言,此正是定匈奴之天赐良机也。
东汉朝廷对凉州,不但控制力薄弱,而且不得半点儿人心。
所以,1味征伐,无法解决凉州根本问题。
综合素质比巅峰期诸葛亮更胜1筹的荀彧,早已在思考定凉州之策。
也因此,荀彧除了不允许赵旻亲征之外,与赵旻1拍即合。
以荀彧如今堪比丞相的地位,赵旻还真不能不听其人的建议。
遑论荀彧之策无懈可击呢。
然而,赵旻毕竟是赵旻。
“大人可知,河套匈奴而今何在?其部几何?青壮又几何?旻之所以欲亲征,乃欲目睹匈奴之详情也。”
荀彧微微1笑,起身自书架上抽出数卷简册。
“阿旻请看!”
赵旻匆匆浏览完毕这数卷简册后,再也无话可说。
其人抱拳道:“大人运筹帷幄,旻深感佩服!”
这些简册的内容,正是匈奴诸部的大致栖息地、匈奴各王的势力范围、各个王帐在4季的扎营之处、以及匈奴各王帐下的大致牧民数量。
河套丰美之地,正处于匈奴左贤王的势力范围。
河套之地,便是后世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包头之间,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那广袤无垠的千里大草原,号称“塞上江南”。
左贤王能占据如此丰美之地,其人势力可见1斑。
我们的腹黑男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荀令君亦然。
荀彧作揖还礼,淡淡1笑:“阿旻,征讨河套匈奴,应首先直捣其王帐,后11吞其部族。
而今关中、河东、河南3地屯田,正需大量丁壮。是以,前将军、子龙两路大军,应各率两万骑兵,否则难以卒定焉。”
此处卒,通“猝”。
汉末口语与文言文区别,只是通俗易懂许多而已,遣词用句尚未完全脱离书面语藩篱。
就连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匠人和农夫,说话也只是更通俗、少了许多“之乎者也”而已,大体依然如此。
言归正传。
赵旻看出来了,荀彧研究匈奴,应是在自己提出定凉州国策时便已开始。
难怪无论司马彪、裴松之、范晔、司马光还是大小苏,都对荀彧评价极高。
其中裴松之还怒怼过陈寿对荀彧的评价。
“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
裴松之这话说得极不客气。
也就是陈寿没活到刘宋之时,要是陈寿站在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