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二十七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七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5(3 / 5)

刘晔2人,将左贤王的性格、心理,把握并利用得淋漓尽致。

赵旻自进许都以来,1心发展农业、保障民生、安置流民及遭受战乱之黎庶,其人1未搞政治清洗,2未大批量生产甲胄武器。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的弓箭、长枪、环首刀从何而来?

答案仍然是袁绍。

袁绍自官渡战场匆匆撤离之时,送给了赵旻无数兵器、辎重。

甚至,赵旻攻寿春时的那些云梯车、霹雳车、冲车、井阑车等等,都来源于袁绍。

袁老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先后鼓舞并培养出曹操、刘备和赵旻3大强敌。

最神奇的是,让赵旻消耗箭矢最多的地方,不是河东,亦非9江,而是训练场。

得益于赵旻节俭的优良作风,此番颜良、赵云两路大军,携带了近百万支箭矢。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可以说,这场决战,自左贤王主动跟随杨修进入埋伏地点时起,便已基本宣告结束。

匈奴人饮食不如汉军;训练不及汉军;两者叠加起来,匈奴人体能便远不及汉军。

何况汉军有铁甲兜鍪,更有马蹬和足量供应的强弓利矢。

【作者题外话】: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左贤王对汉军的认知,始终停留在5年前兴平2年那群饿肚子没力气的关中军上,其人焉能不败?

在这个时代,除了4处买粮、保障供给的赵旻,谁能做到1旬3练?

强如袁绍都不行!

何况赵旻的骑兵,几乎都是具甲重骑。

所以,当左贤王打着夺宝心思,主动踏进埋伏营地时,这1战的结局,便已注定。

兵者诡道也。

这便是毫无桎梏的刘晔,与智力逆天的荀攸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足以将整个匈奴焚毁的火花。

赵旻的威名,也即将传遍河套草原。

因为无论刘晔,还是荀攸,他们甚至比赵旻本人还清楚,赵旻不但输不起,而且必须速战速决。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曹仁身为曹炽嫡长子,丧失了财富与地位的继承权,也丧失了入仕的机会,甚至连合居的权利都被剥夺。

也不难理解为何《曹纯传》写得如此粗率简略(220字)。

因为弟弟的早年履历,完全是哥哥的黑历史。

哈哈,到底有多黑呢?

曹仁传开篇提到的“仁少好弓马弋猎”,恐怕主要是遮掩其“少年落草”的丑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魏书曹仁传》

毕竟谯沛曹氏在汉末显赫1时,宗族成员或“家富多金”或“事亲至孝”,唯有曹仁这个异类,少年别居、流落外州。

曹仁并非最早的“从龙元勋”,曹操身边的诸夏侯曹氏,最早是夏侯惇、曹纯与曹洪。

曹仁加入比较晚。

从曹仁跟随曹操征伐的记载来看,时间下限当在初平4年(西历193)讨伐袁术。

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魏书曹仁传》

彼时曹仁的头衔是“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实际校尉是假,别部司马才是真。

所谓“别部司马”,其实就是半独立的部曲帅。

曹仁在扬州淮泗1带(庐江、9江2郡)落草时,“阴结少年千余人”,说白了是个强盗头子。

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魏书曹仁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