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三十三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1(3 / 5)

旦。

其次,赵旻还需与凉州牧满宠加强沟通,以定新策。

程昱、董昭、鲁肃、步骘、卫觊、赵俨…等等文臣皆参会。

驻外之人,除远征匈奴、坐镇9江者之外,至正旦时将齐返许都。

开会之前,赵旻仍忍不住道。

“诸公以为,此番远征匈奴,某等可否得胜?”

众文臣同时失笑。

“主公但请放心,此番某等必将大胜!”

董昭笑着作揖:“主公勿忧,即便此番主公未亲征,昭以为,有1众猛将谋士在,卫府铁骑亦势必将踏平匈奴。

匈奴之兵,何能及我卫府之精锐也?遑论5员猛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而3名谋士皆具良、平之大才。”

所谓良、平,即张良、陈平。

众人闻言,皆笑了起来。

赵旻暂且将此事搁置,首先抛出第1个议题。

“诸公以为,凉州之策是否可行?”

【作者题外话】:虽然许多3国小说写得越来越像明代…但有1点不可不正视:

关中及凉州,在北魏分别为东魏和西魏后,才得以稳步发展,在北周才算初步有了成果。

在此之前,无论长安还是天水等郡,都长期处于半荒废状态。

南北朝如此乱世…而无论鲜卑贵族还是汉家门阀,皆视人命如草芥。

老百姓们…对不起,老百姓在南北朝指的是门阀士族…准确来说,是贱民们苦不堪言。

所以,云某总忍不住破口大骂司马贼。

有鉴于此,没有挂,更没有系统的赵旻,才会惴惴不安,他心中也不确定,如此做到底能否改变凉州原本的历史。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2战拐点。

希特勒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里居然会成为其人败亡的关键点。

马上风…这个不能解释,1解释容易被404。

总之,出汗后需要等落汗方可出门。

为避免诸君被某本火书误导,云某稍微解释1下黄巾贼吧。

顾名思义,黄巾贼,是贼!打家劫舍、杀人不眨眼的贼!不是民,更非良善之辈!

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曹丕《典论?自叙》

光和末年(西历184年)黄巾之乱,是东汉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对3国史感兴趣的诸君1定耳熟能详。

张角之乱,同年即告平定。

但黄巾余党、包括挂“黄巾别部”名号的白波军、黑山军及各地黄巾支党,却呈斑点状散布割据,1直延续至建安年间(西历196-220)。

可知张角虽死,黄巾党徒依然负隅顽抗。

其中记载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盘踞青、徐之黄巾。

青徐黄巾,人众百万,与曹、刘、孙3家诸侯皆有交手。

其兵锋猖獗、声势熏天、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如蝗灾般席卷所到之处。

如此恶贼?有什么可洗白的?

按理说,1支人众百万的巨型部队,完全能够建立稳定的割据势力,如同汝南、颍川1带屯田自守的黄巾党徒。

但青徐黄巾的相关记载,却充满着“流寇习气”:即不断迁徙、不断流浪。

云某以青徐黄巾的“流动路线”为线索,叙述分析其转战迁移始末,并拣重点部分简要挖掘。

1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之谈。

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3月甲子,3十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