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郃哂笑道:“呼厨泉应付轲比能犹嫌不足,又如何与高元才联合?”
其人骤然反应过来,苦笑道:“阿旻,某不可再多言也。”
其人复又对赵大娘抱拳:“既然嫂夫人欲返乡,今日某等便启程如何?”
通过张郃那句话,赵旻便已分析出不少信息。
赵大娘含笑行礼。
“甚好!如此,便有劳儁乂相送。”
张郃笑道:“嫂夫人休要见外。某便在此等候,请嫂夫人收拾行李。”
赵大娘喊上张凝后,婆媳2人乘马车匆匆离去。
送走老娘后,赵旻领着张郃、董昭2人来到自己的书房。
关紧房门后,董昭开始发挥作用。
“儁乂,今某主已在许都扎根立足,且已颇具威名,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今本初处内斗日益激烈,儁乂不若早做打算。”
张郃叹道:“公仁兄休要再劝某,某家小皆在冀州,脱身不易也。”
赵旻听出来了,张郃有意来投。
其人正要发动舌战劝说,便听赵贲的声音又1次响起。
“少君,文和先生已至。”
【作者题外话】:田丰这个角色不讨喜,而且赵旻不缺性格好、情商高、通达识时务的顶级谋士,所以,云某只好委屈田丰,按照其人历史上的结局结束。
这1章,咱们聊1聊张郃。
以陈寿赞语开篇: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虽然多被归于乌巢之战,实际是在张郃、高览的临阵倒戈。
按《张郃传》记载,乌巢起火后,张郃“率重兵攻太祖营”,可知袁绍将剩余精锐孤注1掷,尽拨于张郃麾下。
(袁)绍但遣轻骑救(淳于)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魏书张郃传》
同时按《武帝纪》记载,“绍众大溃”是在“张郃降曹”之后,2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张)郃等闻(淳于)琼破,遂来降。(袁)绍众大溃。--《魏书武帝纪》
张郃是河北名将,袁绍集团的台柱人物,他的临阵叛乱,绝非1时兴起的偶然事件。
郭图是“张郃倒戈事件”的关键人物。
《张郃传》对于传主本人的临阵叛逃,颇多遮掩,称张郃是受郭图谗害,归袁无路,被迫出降。
(郭)图惭,又更谮(张)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魏书张郃传》
然而按《魏书武帝纪》与《魏书袁绍传》,张郃降曹实属主动,与郭图毫无干系。
南朝范晔编撰《后汉书袁绍传》时,亦不曾提及郭图,仅说张郃、高览“闻淳于琼败,遂奔曹操”,与陈寿笔法相同。
虽然陈寿喜欢在《3国志》中“错落叙事,互文见意”,但郭图的相关记载,明显与常识相悖。
最简单的问题,张郃已经领兵出击,未曾返回袁绍大营,他是如何得知郭图进谗的?
按《荀攸传》记载,张郃听闻淳于琼兵败,归降之意甚急,乃至主动“烧攻橹”(即攻战器具),热情过了头,甚至引起了留营守将曹洪的怀疑。
(袁)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曹)洪疑不敢受。--《魏书荀攸传》
清代学者姜辰英先生曾明确指出,郭图在此事件中的相关记载,必出自张郃家传(即《别传》),实属“自文其丑”。
此必(张)郃家传,自文其丑,故与《武纪》、《绍传》互异。--姜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