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令师感慨乱世无情、官不恤民之诗也,此诗反映之情景,应为凉州时局焉。”
荀彧沉吟良久后,俊目含泪,喟然1叹。
“也罢!卫将军,朝廷免凉州3年税收如何?”
赵旻含泪抱拳。
“此治标不治本也。荀令君,旻以为,当于凉州兴建工坊、倡导百工及商贾、且不将2者纳入贱籍,方为治本之策也。”
两汉规定,“巫、医、百工、商贾”之外的子弟,才配称作“良家子”。
彼时从事商贾行业,甚至被认为是自轻自贱的行为,比如王烈避难辽东时,便“为商贾自秽”。
然而话说回来,除了良田万顷的名门望族,谁家里能仅靠耕种良田供饱暖?
反正,因赵大娘多年经商,赵旻显然不是良家子,尽管他家极富有。
曹孙刘3人,无1是良家子。
两汉时的良家子,门槛何其高也。
荀彧再次长叹:“卫将军,此事非35年之功也,兼且各州歧之已久矣。”
赵旻笑着抱拳:“荀令君,此事不难,旻有1计。”
【作者题外话】:正旦大典非本文重点,云某最多写1写赵旻的表演。
军议、建设会议做会议纪要是规定,久而久之,赵旻便养成了这个习惯。
东汉当然没有火锅,但是有赵旻这个穿越者啊。
曹彰性格就是如此耿直…
耿直到他那无良先生想捅死他。
茱萸、姜和花椒,在汉末魏晋相当于后世辣椒。
这个茱萸不是吴茱萸和山茱萸,而是1种辛辣的食用茱萸。
茱萸这个辣不如辣椒味正,所以当辣椒进入大明后,茱萸便渐渐无人问津。
这首诗是李唐道州刺史元结元次山所作《贼退示官吏》。
道州(后世永州道县1带)彼时情况,与本书中的凉州诸郡何其相似也!
结合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可知李唐中后期的政治,是何等严苛残酷!
赵旻其实始终在下1盘很大的棋,但此时云某还不能剧透。
凉州诸郡可以算作赵旻的试点。
请诸君拭目以待。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了公孙度的出身、其人性格,以及与其人类似的士燮实际情况…
大致扫了1眼度娘,不出意外,许多人在吹士燮是忠臣…
云某这么说吧,士燮所作所为,比私造天子车驾的刘焉、私自郊祀的刘表加起来,还要过分好几倍!
这种人也算忠臣?
如果这么说,那么董卓老贼简直是大汉好相国!
呵呵。
都怪这个世界太浮躁,能静下心看书的人越来越少。
不说此事,咱们聊1聊董卓和徐荣。
公孙度起于微贱,发迹契机是被玄菟太守公孙琙收养。
关于收养的始末因由,《魏书8公孙度传》有详细记载,不再赘述。
如果说公孙琙给了公孙度入仕的途径,那徐荣则给了他1步登天的机会。
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魏书公孙度传》
徐荣是董卓麾下中郎将,极受宠待。
董卓上洛之始(西历189年)。
其人“矫情忍性、擢拔群贤”,因此自己人不得不“官止将校”。
(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传》
徐荣是董卓阵营里为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