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觑。
董昭叹道:“主公,某亦对此毫不知情,只知宫中缺大量庖丁、食材。”
荀彧愁容满面,仰天长叹。
“此乃孔文举所为也!孔文举误大事也!”
荀彧唉声叹气,将此事始末简要讲了1遍。
岁除大傩,也就是傩戏之时,刘协便叫来孔融,与其人说了想与百官同乐之事。
孔融做文章、治学是专家,但其人对于政治是砖家。
政治嗅觉几近于无的孔融,当场对刘协拍胸脯保证,称其人必将许都大小官员皆召集过来。
孔融在此时,便相当于后世的攒局小达人,其人酒搭子、饭搭子、唠嗑搭子…等等各种搭子遍布许都。
是以,仅仅看傩戏的功夫,1传十,十传百,许都大小官员们便皆知此事。
孔融这个2百5还真够可以,他还以为这是赵旻首肯的。
刘协这个2百5也够可以。
其人误以为自己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
殊不知,若非他将此事交给孔融,哪怕换成随便1个人,都不可能攒成声势如此大的局。
正主卫将军没发话,谁敢不请自来?
在这俩2百5凑成1个半吊子后,就有了这场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的晚宴。
又又又1次觉得自己行了的刘协,便想看1看赵旻笑话。
于是乎…
刘协成了笑话。
甚至…刘协如今皇位难保。
好巧不巧的是,伏寿当时正好来了妊娠反应,其人当时并不在场,而是在百子坊中静养。
否则伏寿1定会破口大骂孔融。
荀彧恨不得时间倒退回3个时辰前,好让他及时杀了孔融。
他当时正在尚书台整理赵旻交给其人的改税制、兴屯田计划书,并在苦思应如何在颖川推行此新政。
其人在开宴前所发之言,便由此新政而来。
是以,当他听到掾属禀报此事时,为时已晚。
彼时,荀彧还不觉得此事有多重要,有些溺爱刘协的荀彧,只是将此事视为刘协不懂事胡闹。
总之,各种因素叠加之下,便造成1个可怕的后果:
刘协皇位难保。
要知道,袁绍1直在挑刘协和赵旻各种毛病。
赵旻始终恪守臣道,袁绍对赵旻无可奈何。
别看赵旻大封关内侯,赵旻本人却仅有1个卫将军之职在身。
赵旻1无爵位,2无食邑,3又勤俭节约,这让吹毛求疵的袁绍颇有无处下口之苦。
他总不能说赵旻不该割据吧?
且不说有没有证据,请问他袁绍又算什么?
然而…
袁绍没挑出赵旻毛病,刘协却摊上大事儿了!
可以预见,袁绍在得知此事后,该是何等的欣喜若狂。
刘协失德也!刘协对大汉忠臣卫将军何其刻薄寡恩也!刘协使大汉威名1夕尽丧也!
那么袁某邀卫将军、吴侯等诸侯另立有德之天子,想必诸君皆不会反对,然否?
比如河北河间王?或河北中山王?或河北常山王?或河北赵王?或河北襄王?亦或河北安平王?
总之,河北诸藩王皆刘氏宗亲,妥妥的光武帝刘秀嫡亲子孙,何愁没备胎?
荀彧想到此处,竟不寒而栗。
赵旻显然也想到了此点。
其人长叹1声道。
“叔父大人勿忧,此事不需天子下诏罪己,旻以酒后失德为名,向天子请罪即可。然则,叔父大人需劝天子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