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昭天下,义士讨袁家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昭天下,义士讨袁家下(3 / 5)

君,此赋现亦在印刷工坊,然某不知此为何人所作也。”

荀彧捋须失笑:“还有何人?定是卫将军无疑也!你速去下发檄文,某亲自去1趟印刷工坊!”

荀彧如百爪挠心1般,策马疾驰至印刷工坊。

无怪荀彧如此心急,因为自赵旻搬运韩文公的《原道》至今,其人除高歌1首“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后,便再无传世之作问世。

不仅如此,赵旻反而不务正业地大搞百工、商贾之事…

尽管赵旻研发的这些对文教、民生裨益极大,且对重开河西走廊而言极为重要,但荀彧还是认为,赵旻有些舍本逐末。

在荀彧看来,赵旻就应该安安心心治学,多作1些文以载道之传世文章唤醒世人,这才是正途。

荀彧进入工坊后,嗅到那浓浓的墨香、淡淡竹纸香,心中涌起难以言述的满足。

随后,其人便在校勘案头,看到了那两篇赋。

【作者题外话】:在袁绍这1代之前,包括司空袁逢、3公之上的太傅袁隗在内,确实是4世3公。

3公之于东汉,确实是国家级领导人。

袁绍虽非3公,但其人是位在3公之上的大将军!

所以,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5世3公。

但这两家之所以为名门,最重要1点是他们都有家传经学、存在知识垄断。

在门阀形成之前的汉末,只有物质、精神两文明,这才算名门。

如曹嵩那等土财主,李乾、糜竺那等狗大户,连郡望都算不上!

当然了,人家那才叫寒门,似云某这等贫民,在汉末魏晋连“寒门”都没资格叫。

赵云说的两千石,实则是太守、国相的代称。

在汉末,这是仅次于3公9卿的省部级高官。

世出两千石,那是妥妥的郡望。

这么说起来,富得流油的常山赵氏,其实也是寒门。

袁绍那番话看似捧人,实际上是在骂人。

他意思是说:赵阿旻你丫贱不贱?刘协如此对你,你咋不废他丫的?

再说,伊尹、霍光…这俩人结局如何?

袁绍有咒赵家的意思,虽然其人表达得极为隐晦。

当然了,云哥的反击,是警告袁绍不要遗臭万年。

云某重温了1番《别赋》和《恨赋》。

不得不说,这两篇赋不但华丽丽,而且蕴含的感情感人至深!

有这两篇赋传世,就算江淹江郎才尽又如何?

这1章,咱们来聊聊刘备的真实相貌和胡须。

先主刘备、也就是大耳朵刘帮主为季汉开国之君,文艺影视作品中常以“面如冠玉、唇若涂脂、3绺长髯、翩翩君子”的形象出现。

而按《3国志》所载,先主实际形象,与演义小说及影视衍生品中的形象差距较大,可能会颠覆诸君认知。

咱们先看看影视剧中刘帮主的形象。

按时间线,分别为94版《3国演义》(孙彦军);

08版《赤壁》(尤勇);

10版《新3国》(于和伟);

11版《关云长》(方中信);

17版《军师联盟》(王伯昭)。

各版刘备虽因题材侧重导致戏份不同,但5位演员都贡献了精湛的表演,在此也感谢他们对刘备形象的塑造。

可以看到,影视作品中的刘备造型,无1例外为上唇两撇8字胡,下巴1掌长的山羊胡,两腮部分或有蓄须。

不管演员何人,造型始终如1。

所以,这几乎是刘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