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余篇文章…
的确让袁绍深受震撼。
赵旻这哪里是颇有几分文采?这分明是当代文宗啊!
所以,袁绍虽然愈发不是滋味儿,虽然不忿于赵云指着鼻子骂自己,却也不得不尽快开展行动。
那么,还有什么时机和地点,能比在赵云大喜的日子、向赵大娘当面提出这种请求更合适?
所以,尽管邺城距毋极县有4百里之遥,但袁绍还是派心腹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之下,总算在昨日傍晚及时赶到。
万幸毋极县距真定县仅23十里,沿途又平坦无山路,所以赵晨即便当天清晨上路,也完全来得及。
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后,赵大娘将张凝和孙尚香喊来,让这俩儿媳与大姑子见面攀谈,其人则与女婿进了书房。
“阿虔,甄家对此态度如何,你不妨明言!”
赵大娘此刻气场全开,甄虔登时压力山大。
其人站起身深深1揖。
“大人,实不相瞒,虔从妹在袁家并不受宠,是以甄家确有意玉成此事。只是…愚以为,以而今阿旻之权势、声威,袁氏似有高攀之嫌也。”
赵大娘失笑摇头。
“阿虔休要奉承。袁本初5世3公、雄踞河北、带甲何止十万,此番若两家结亲,分明是赵家高攀袁家。”
赵大娘此言1出,甄虔眼中便闪过1丝喜色。
察觉到甄虔的微表情,赵大娘暗暗摇头。
由此可知,那据说倾国倾城的甄氏,在袁家确实不受宠。
是以,赵大娘摇头道:“阿虔,此事老身需与阿旻商议后再定。阿旻今贵为天子近臣,为天子代管近5州之地,即便纳妾,亦需问过朝中重臣方可。”
甄虔明显有些失望。
“大人,袁本初雄踞河北,而阿旻虎踞中原,若袁本初可与阿旻结亲,北方便将…”
赵大娘扬起手,打断了甄虔的话。
“阿虔慎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阿旻身为大汉卫将军,止为天子代管王土耳!
此事成与不成,老身亦无法插手,你不妨转告本初,阿旭今已过冠龄,且尚未婚配,若本初确有意与赵家结亲,阿旭亦不失为佳婿也。”
甄虔微微叹息,却也无可奈何,其人只好深深1揖。
“大人放心,虔必转告袁本初。”
赵大娘有些于心不忍。
“阿虔,若方便时不妨转告令尊,河北若不如意,你随时可携妻儿至许都投奔阿旻。
阿晨与阿旻姊弟情深,阿旻必不会薄待于你。本初施政过于宽纵,郡望始终对甄家虎视眈眈,老身终不放心。”
言罢,赵大娘站起身。
甄家与赵家1样,同样以经商为主。
在这时代,商贾属贱业,甄家地位是高还是低,不言而喻。
甄虔默默随在赵大娘身后,眼神闪烁不定。
行至大院之中时,赵大娘恰逢赵旭献宝1般,将1个精致的蜀锦为材、象牙为轴的4尺长(近1米)之卷轴小心翼翼地展开。
霎时间,只见1众着深衣、束高冠的真定文士们,皆不约而同地倒吸了1口凉气。
院中那1声“嘶!”,1时间竟压住了喜庆的丝竹之声。
旋即,人声鼎沸。
“如此大气磅礴、豪气干云,好诗也!”
“此书法笔力雄健,不愧为1代大家钟使君!”
“此画仿佛跃然纸上,太尉杨公名不虚传!”
“咦?阿旻书法竟精进至斯焉?嗯!飘逸非凡、卓尔不群,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