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十四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5(2 / 5)

板袁绍弱得多!

综上可知,臧洪叛乱因由,绝非所谓“报故主之仇”般冠冕堂皇。

且夷灭张超者,是曹操而非袁绍。

臧洪不向曹操动武,却向袁绍兴兵,逻辑何在?

他是想要骗谁?

十2月,雍丘溃,超自杀。(魏武)夷邈3族。

摘自《魏书1之武帝纪》。

东晋学者徐众,便对“臧洪之乱”始末颇有疑惑。

袁、曹方睦,夹辅王室,吕布反覆无义,志在逆乱,而邈、超擅立布为州牧,其于王法,乃1罪人也。(臧)洪本不当就袁请兵,又不当还为怨雠。

摘自徐众《3国评》。

实际臧洪之叛,无关张超,而来自关中诸将策反。

从其信中“亲奉天子玺书”、“张燕悉受王命”以及“袁氏无道、天子不悦”的信息中,便可清楚看到这1点。

联想到兴平2年时,贾诩仍在李傕幕府,因此不难看出,在这些事件背后,必然是贾诩出谋划策。

但这并非主因!

更重要的原因,仍是刘协天子之大义。

所以,臧洪并非不忠,他只是忠于关中朝廷、关中天子罢了。

在如此大是大非面前,无人能苛责臧洪不忠不义。

虽然…

臧洪在关东军拥立刘虞之始(西历190年),还曾受张超之命,拜见刘虞。

只因河北混战(公孙瓒与绍)而使命不达。

(张)超遣(臧)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2州交兵,使命不达。

摘自《魏书7之臧洪传》

抛开臧洪私心不谈,其人欲拥立关中的天子刘协,大体上无可厚非。

同理,马腾欲投靠董卓把持的关中朝廷,也同样不能算不忠不义。

至此,赵旻已经想通了1切。

这不只是马腾的迷茫,更是整个时代的迷茫。

于是赵旻笑着作揖。

“寿成将军多虑也!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又所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遑论今旻奉主上以从民望,欲信大义于天下,且将来必还政于太子乎?

将军今既愿随旻为天子收回2州之地,便与旻奋力前行即可!将军既不负旻,旻亦必不负将军也!将军大忠大义大勇,请将军受旻1拜!”

言罢,赵旻向马腾深深1揖。

马腾忙不迭扶起赵旻,口中兀自道。

“主公既如此说,老夫便不再迷茫,扶风马氏,世代忠良,老夫此番,便倾尽全力,助我皇汉收复凉、益…”

赵旻执起马腾粗壮有力、满是老茧的大手,与这个几乎与自己身高相同的大汉对视着,肃然道。

“将军万勿忘记,某等此番之最终目的,乃重开河西走廊、重现昔年玉门关之繁华气象!”

言罢,苟哥又开始了他的表演。

“黄河远上白云间,1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诸君以为这就完了?

苟哥索性将王之涣搬运到底。

“单于北望昔青冢,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原诗中的拂云堆,此时当然还没有,但王昭君的青冢则早已有之。

马腾虽然文化不高,但这两首诗通俗易懂,是以马腾此刻大受触动。

“主公尽管放心!腾此番,必助主公重现我皇汉昔年之荣光!主公,腾实不相瞒,腾与韩遂老狗实仇非友也!

昔年耿鄙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