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赵韪攻成都城时因军中倒戈而亡;
2是紫微垣异芒骤现,赵韪命格大变,其人东行后将安享富贵、寿终正寝。
这两句谶语还用解释?所以,赵韪对赵旻感激涕0。
酉时中,船队再次沿江水顺流而下。
实际上,赵旻的最佳路线,应是在南郑城直接坐船,沿沔水(即汉江源头)直抵下游的襄阳。
但由于夏侯渊行军速度极快,给赵旻预留出足够时间,所以赵旻方可从容赶到成都城,再经江水(岷江)顺流而下至襄阳。
襄阳不在长江畔,而在襄水之北、汉江之西。
赵旻的路线是至江陵县后,折向北,逆汉江而上至襄阳。
所以…
“夕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1夜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苟哥在经过3峡时,将这首好端端的千古名篇,改为了这个鬼气森森的样子。
诗鬼李贺若知此事,1定会向苟哥献上自己的膝盖。
是故,苟哥这首“鬼”诗无人叫好,其人自讨了个没趣。
在船上,赵旻复又开会向众臣属强调了1番,针对刘表之策。
3日后,船队顺利抵达襄阳码头。
【作者题外话】:李贺是李唐最让人扼腕叹息、唏嘘哀叹的大诗人,没有之1。
这1章开始,咱们聊1聊刘表父子。
刘表拥兵自保,受人诟病;然而处处掣肘,又谈何作为?
刘表是汉末枭雄,割据荆州近2十载(190-208)。
客观评价,刘表堪称1时雄主。其颇擅借力打力,利用荆襄门阀来牵制江南宗帅,从而巩固统治。在位时北结张绣、南征张羡,还利用刘备策动了数次北伐战争,可谓志存高远。
但史家对刘表的评价却相当糟糕。
王沈骂其为“自守之贼”;范晔则干脆称刘表“蜗居江汉,却梦想君临天下”,可谓无情。
(曹)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王沈《魏书》
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后汉书刘表传》
刘表“保境自守”的原因有2:
其1是刘表个人的谨慎与狡诈。即其本人确实有“鼠首两端”的观望特性。
其2是荆州士族对北伐的抵触。土著豪强更倾向归顺曹魏,从而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除刘备等少数将领,大多数荆州豪强对北伐均不热衷。
1刘表的谨慎与狡黠
刘表出身兖州山阳,本是汉室疏宗。其出镇荆州,是因为袁术盘踞南阳(荆州北大门),孙坚又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导致江汉倾覆。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后汉书刘表传》
换言之,刘表割据荆州,实际是东汉朝廷“死马权当活马医”的错进错出。
因此其上任之始,亦不免坎坷。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战略》
正是因为“单马入宜城”的窘迫,刘表的统治,展现出极强的投机色彩。如果没被逼到绝境,通常不会主动出击,而是迁延观望,以待时变。
换言之,危亡之际,刘表可以“意气奋发、多谋善断”;但太平时节,刘表便“鼠首两端、乍前乍却”。与袁绍非常相似。
关于刘表的“谨慎狡诈”,略举数例。
(1)封丘之战与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