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绝对不跑题!
因为这说明了以下1件大事发生的重要原因:
被袁术软禁达两年之久的周瑜,在淮南郡历阳县投奔孙策,2人联手收服刘繇部将、自封为丹阳太守的太史慈,攻下丹阳郡南半部分,剑指庐江郡和吴郡。
(袁)术欲以(周)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3年也。
摘自《吴书周瑜传》
周瑜之所以能逃出袁术魔爪,曹操居功至伟。
注意,建安3年的孙策,地盘还只有丹阳郡北部。
准确来说,是孙策仅有秣陵、湖孰、江乘、曲阿、丹阳6县。
这6县皆为丹阳郡下辖,分布在长江南岸,丹阳县又被称为小丹阳。
换言之,在得到周瑜、太史慈之后,孙策才能成就“江东小霸王”之霸业。
那么问题来了,李通讲述建安3年周瑜历阳迎孙策之事,目的何在?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来详细讲1讲所谓“代汉者当涂高”以及汉末著名反贼。
东汉王朝的统治极为腐败。桓灵末期,各路妖贼前赴后继。
边地武人叛乱不止,幽州、并州、凉州1马当先;
邪教武装层出不穷,黑山军、黄巾军,汉中米贼为其祸首。
弱者自称将军、刺史,割据1方;
强者就敢称王称帝,驾金根,乘6马,郊祀天地。这其中就包含刘焉刘表这两名宗室。
许昌是人名:姓许,名昌。非曹老板之许县。
许昌在《3国志》作“许昌”;
《后汉书》作“许昭”。
考虑到《后汉书》成书于刘宋,恰在两晋之后。
所以许昌真名很可能是“许昭”。
改昭为昌,是为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类似吴书作者韦昭被改名韦曜、蔡昭姬被改名为蔡文姬。
熹平元年(172),黄巾之乱前十2年。会稽(今浙江绍兴)妖贼许昌,煽动当地无知群众暴乱,聚众万余人。自称“阳明皇帝”。
这个“阳明”到底是年号、尊号、还是5德始终(类似黄天当立)谶语,因史料有限,无法再搞清楚。
许昌这个皇帝,1共干了两年不到。
在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的镇压下,迅速销声匿迹。
值得1提的是,讨贼主力中的吴郡司马(地方中级军官)孙坚,招募千余壮士,奋勇进击,所向有功。
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
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吴书1》
孙坚即孙策、孙权生父,以悍勇著称。
孙坚1生,杀了1个太守(南阳太守张咨),杀了1个刺史(荆州刺史王睿),打退过1个僭主(董卓),还剿灭过1个皇帝(许昌)。
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中平4年(187),大僭主董卓上洛前2年。原泰山太守(兖州,今山东泰安)张举、前中山国相(冀州,今河北平山、灵寿)张纯,勾结乌丸骑兵,攻掠幽、冀2州。2张兵强马壮,士卒众多,竟达十余万。
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4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众至十余万,屯肥如。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后汉书列传第6十3》
张举、张纯之乱,在中郎将公孙瓒、幽州牧刘虞的连番镇压下渐告平息。
两年后,中平6年(18